【原文品鉴】《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的历史观

【原文品鉴】《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的历史观

00:00
13:47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克,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宋代史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正如江小涛老师所说,“重振儒家道统,探求先王之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春秋大义”续写《春秋》,强调大义名分。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他为人正直廉洁、温良谦厚,深受时人敬重。他议论政事,经常引述历史,然而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他在当政后却提不出新的施政方案,让北宋政治在党争中日益衰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让我们看一看《宋史·司马光传》的相关记载: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司马光总是担心历代史书卷帙浩繁,皇帝没法全部阅览,就编写了《通志》八卷献给朝廷。】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bǐ)日进读。【宋英宗很喜欢,就下令在宫中藏书的秘阁设置史馆,让司马光继续修史。后来,宋神宗赐书名《资治通鉴》,还亲自写了序言,让司马光每天进献一些书稿,供自己阅读。】

诏录颍邸直省官四人为閤(hé)门祗(zhī)候,光曰:“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御极之初,必以左右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随龙,非平日法也。閤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使厮役为之?”【神宗曾经被封为颍王,即位以后,他下诏录用原颍王府的四名直省官为閤门祗候,司马光说,国家初创之时,步履维艰,所以皇帝刚即位,一定会任用老部下为心腹耳目,称之为随龙,并非常规。閤门祗候通常由馆阁文官所担任,怎么能让仆役担任呢?】

西戎部将嵬(wéi)名山欲以横山之众,取谅祚以降,诏边臣招纳其众。【西夏的嵬名山想要率领横山的兵众,活捉西夏王李谅祚来归降朝廷,神宗诏令守边的将领招纳他的兵众。】光上疏极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祚。幸而胜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不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司马光上书说,嵬名山的兵众未必能制服李谅祚,就算侥幸取胜,灭了一个李谅祚,还会出现一个李谅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不能取胜,嵬名山一定会率兵投奔我们,不知道陛下将要如何对待他。】臣恐朝廷不独失信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我担心朝廷不但会失信于李谅祚,又要失信于嵬名山了。】若名山余众尚多,还北不可,入南不受,穷无所归,必将突据边城以救其命。陛下不见侯景之事乎?”【如果嵬名山的残兵人数还很多,既不能回到北方,又不能归顺南方,走投无路,一定会偷袭边疆的城池来找活路。陛下不记得历史上的侯景之乱了吗?】上不听,遣将种(chóng)谔发兵迎之,取绥(suí)州,费六十万,西方用兵,盖自此始矣。【神宗不听,派将军种谔发兵接应,夺取了绥州,耗费了六十万军费,重新对西夏用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百官上尊号,光当答诏,言:“先帝亲郊,不受尊号。末年有献议者,谓国家与契丹往来通信,彼有尊号我独无,于是复以非时奉册。【文武百官为神宗上尊号,司马光负责草拟回复的诏书,他说,先帝亲临郊外祭天,不接受尊号,晚年有人出主意,认为国家与契丹往来通信,对方有尊号,我方却没有,于是再次以礼仪不对等的理由上书。】昔匈奴冒(mò)顿(dú)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汉文帝复为大名以加之也。愿追述先帝本意,不受此名。”【当年匈奴冒顿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没听说汉文帝也搞了一个夸大其词的名号加在前面。希望陛下追念先帝的本意,不要接受尊号。】帝大悦,手诏奖光,使善为答辞,以示中外。【神宗很高兴,亲笔写诏书嘉奖司马光,让他妥善答复群臣,昭告天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宰相因为黄河以北遭受旱灾,国家用度不足,请求郊祭时不要赏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朝廷诏令殿阁学士议论,司马光与王珪、王安石都在,司马光说,救济灾民,节省用度,应该从尊贵亲近的人开始,我赞成不赏赐金帛。】安石曰:“常衮辞堂馔(zhuàn),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王安石说,唐朝宰相常衮辞让政事堂的伙食,当时人都认为,常衮自以为才能不足,就应该辞掉官职,不应该辞让俸禄。况且国家用度不足,不是当时最紧急的事情,之所以用度不足,是因为没有找到善于理财的人。】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只不过是搜刮聚敛罢了。】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说,并非如此,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就能使国家富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生的各种物产,不在民间,就在官府,如果官府想方设法与民争利,危害远大于增加赋税。这这是桑弘羊欺骗汉武帝的言辞,太史公记载下来,就是要表现汉武帝的不英明。】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两人争论不休。神宗说,我同意司马光的看法,不过暂时还是不批准吧。】会安石草诏,引常衮事责两府,两府不敢复辞。【正赶上王安石草拟诏书,引述常衮的事责备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不敢再提此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司马光上书反对,陈述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在迩英殿进献《资治通鉴》书稿,写到曹参接替萧何的事,神宗问道,汉代一直奉行萧何的法度而不改变,可以吗?】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司马光说,何止是汉朝,如果夏、商、周的君主一直奉行大禹、成汤、文王、武王的法度,就能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把高帝的法令一一更改,结果到处都是盗贼;元帝改变了宣帝的政教,结果汉朝就衰败了。由此看来,祖宗之法不能更改。】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