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要是说到语文课本中江姐,相信大家脑海中立马就会浮现出一个坚毅不屈的革命烈士的身影。
江姐自19岁加入共产党,往后余生便全心全意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直至被捕牺牲,她也不过才29岁的年纪。被捕前不久,江姐的丈夫刚刚牺牲,她的儿子则尚在襁褓。望着年幼丧父的儿子,江姐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毅然接下了丈夫生前的工作。
牺牲前,江姐专门给儿子留下了遗言,她希望儿子未来也能和父母一样报效祖国。不过,江姐的儿子彭云却并没有如江姐期望的那样投身祖国事业,还在完成学业后定居美国,这是为何呢?
1948年6月, 地下党员江竹筠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狱中的江竹筠饱受敌人的严刑拷打,然而信念坚定的她始终咬牙坚持,硬是没向敌人透露半点情报。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当江竹韵十指被敌人用竹签钉入时她这样说。狱中其他同胞被江竹筠的气节和勇敢深深震撼,都尊称她一声“江姐”。
自入狱的那刻起,江姐心中便抱了必死的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赴死,她不悔不惧,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自己那年仅两岁的儿子彭云。早在江姐被捕的半年前,她的丈夫彭咏梧便已英勇就义,也就是说,一但江姐也牺牲,彭云便会彻底成为父母双亡的孤儿。
但即便如此,江姐也没存过半分要屈从之意,她在狱中以竹签做笔,留下了一封托孤信。信中这样写到:“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不难看出,江姐从未后悔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甚至希望儿子继承自己和丈夫的意志,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次年,敌人见久久无法从江姐口中得到有用情报,决定将其处决。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时年29岁。
母亲离世后,彭云便被寄养到了叔叔家,顶着“烈士遗孤”的光环,他在学习和生活上颇受国家关照。当然,彭云也没有辜负父母和国家的期望,他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65年,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又被分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工厂工作时期的彭云依旧刻苦努力,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业绩,彭云受到了厂里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1975年,彭云被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深感自己在工作中于知识和能力上仍有不足,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提升。1977年恢复高考后,彭云眼看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便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随后顺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
考上中国科学院后不久,彭云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国家的资助下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并取得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 。按照江姐的遗愿,彭云在美国学成之后便应该回国建设祖国,而他也确实在博士毕业后回国,在中科院软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不过,几十年前的中美两国在计算机领域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对于致力钻研计算机的彭云来说,美国的科研环境显然更适合他。
与此同时,美国马里兰大学又向彭云抛出了橄榄枝,经过再三考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赴美实现梦想。时至今日,彭云早已成为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并定居美国。
晚年的彭云回国祭奠父母时,曾有记者问过他,身为烈士之子的他为何没有继承父母遗志建设祖国,而是选择了定居美国。彭云沉默了一会回答:“我想不到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于是想着在美国多学一些知识后再回去。但没想到还没学到什么,就已经老了。”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有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价值,不能因为父母和他人的意愿,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彭云放弃梦想,按照人们所预想的那样生活。“烈士之子”的名号不是他的枷锁,母亲留下遗愿的本意也不是要束缚住他,若是江姐与丈夫在世,相信也会支持儿子的决定。
彭云虽然已经定居国外,但他的儿子彭壮壮自幼便在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下对祖国有着深刻的情感。彭壮壮明白父亲的遗憾,也了解祖母的遗志,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便毅然回国,并为中国电信事业做出了不俗贡献。
彭云曾经遗憾表示,自己只实现了母亲一半的遗愿,好在如今另一半总算是在他儿子这里得以圆满了。
不知所云 江姐的故事还用重复吗 至于他的儿子 呵呵 都知道人各有志 还废什么话呀 说什么顶着烈士子女的光环 那难道不是人家该得的吗 何况我们的烈士就只有江姐吗 像他那样的烈士 何止千百万 那些烈士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或者说 你觉得烈士的子女该怎样活 这种东西反复推送 今天不小心打开了 果然没营养
写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