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课程,我们聊一个敏感话题:夫妻和上一代的关系。
这是家庭治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这在中国也是千古难题,因为过去的家庭是以大家庭的方式,几代人在一起生活。婆媳之间很容易闹矛盾。
到了现代,大多数人选择把自己的家庭跟原生家庭分开。两个人有自己一片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这个矛盾没有从前那么激化。
但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请老人搬过来,一起生活,也是帮忙照看孩子。因为按照中国家庭的现状,特别是在大城市,单独靠夫妻两个人抚养孩子,是力不从心的。
那么,问题就以新的形态出现了。
我们上节课讲过,夫妻跟孩子的关系是三元关系,其实跟上一代父母的关系也是三元关系。我们就以婆婆来举例,这里就有婆媳关系,母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三组二元关系,每组都可能出问题。三组关系搅在一起,就更复杂。
简单一点的情况,同样是先把夫妻关系处理好。有点像前面对孩子的态度,夫妻之间形成一致,作为一个整体跟别人打交道。
拿婆婆来说,婆婆养孩子的方法,媳妇看不惯。怎么办?媳妇先跟老公确认:「我们是不是一致的?」我们一致,就不是婆媳之间的问题,而是我们一起跟上一代要解决的问题。
有这样的意识,问题就好解决。通常来说,谁的父母就由谁来沟通。婆婆的话,就由丈夫来沟通。虽然是丈夫,但他是夫妻两个人的发言人。他跟自己的母亲就比较容易合作、协调,找到更妥当的方案。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复杂的情况是什么呢?
是夫妻之间,在对上一代的态度上,本身就没有达成一致。这种情况常常就变成三国演义,一会儿这两个人结盟,一会儿那两个人又打架。尤其丈夫夹在中间,一会儿嫌老婆麻烦,一会儿又嫌自己的父母霸道,最后两边都惹不起,干脆躲到工作里眼不见心不烦。结果呢,婆婆跟媳妇就打得更厉害了。
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个这样的案例,一起来看看,婆媳关系这种千古难题怎么解。
这个案例同样也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一对夫妻,孩子刚一岁,妻子已经忍无可忍要离婚了,主要原因就是婆媳冲突。
我先简单描述一下情况:
这对夫妻文化程度很高,在北京。丈夫工作了几年,现在又回学校读博士。妻子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她刚生完孩子最初几个月,是自己的父母帮忙照顾,可是妻子有一个弟弟,弟弟很快也有了小孩。所以他们夫妻俩商量之后,妻子让父母去弟弟家帮忙带孩子,换成婆婆,也就是丈夫的母亲过来照顾。
丈夫家来自一个小县城。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父亲几年前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这次过来,没有什么别的牵挂,很可能就在北京一住很多年,妻子也做好了这样一个准备,如果可以的话就一直跟婆婆生活。将来孩子上学,有老人接送也比较放心。
但是没想到,相处几个月他们就实在处不下去了。
表面的矛盾在他们的经济观念上。
丈夫现在在读博,家里的收入目前主要是靠妻子。不过他们家的房子是婆婆攒钱出的首付,还有一笔是公公出车祸的赔偿金。
可想而知,婆婆感觉自己在这个屋子里算是半个主人,所以从走进门的那一刻,她就有很多挑剔。因为觉得这个家布置得太花哨,太浪费了。
她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而妻子花起钱来又是大手大脚。矛盾就来了。
妻子说:我想怎么花钱,我说了算,这是我挣的钱。
妻子还很爱扔东西,过时的,没用的东西随手就扔了。这是老一辈人的痛点。婆婆特别受不了,会把这些东西捡回来重新摆到家里。而且,她用了跟媳妇一样的逻辑。媳妇质问她怎么把东西又拿回来了,她说:我出钱买的房子,摆什么东西我说了算。
可以想象这句话的效果,妻子几次都气得要离家出走。
这是婆婆和媳妇的矛盾。丈夫在这个过程里又没有明确的站位,这边跟媳妇说: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忍一忍。那边转过头跟妈也说同样的话。
很快妻子就识破了这一套,给老公最后通牒:你到底站在谁那一边?你必须给我一个立场。要是一直在这里和稀泥,我们就不要再过了。——就因为这事,夫妻差点要离婚。
听完这个案例,是不是觉得一团乱麻?
还真是这样,清官难断家务事。你说这里面谁犯了明显的错误吧?也没有。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各自的行为模式,文化背景不同。
如果这是夫妻双方的矛盾,我们可以用亲密关系的原则,让双方分享内心世界。但媳妇跟婆婆又没有这样的感情基础。她们就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觉得我也没错,凭什么受这样的委屈。这就是问题所在:大家都有怨气,大家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但是再怎么不愿意,日子总得往下过。我做咨询就得问:你们有没有一个方向?哪怕某一方打定主意离婚,也是一个方向。但是,必须做个决定。
我估计你也能猜到,谁都不想离婚。离婚是气话,其实还是想一起过下去。
那就要问了:你们想怎么过?
丈夫说:我希望我媳妇能够跟我妈互相体谅,她们都是好人……
我说停,不要再说了。体谅是不可能的了。要接受现实,现实就是她们两个人的生活理念是冲撞的,没法互相体谅。你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两个人就是不体谅,你跟这样不体谅的两个人一起生活,你要怎么过?
我为什么要说这么残忍的话?因为要解决复杂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我们经常会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叫做:「如果这个人彻底改变就好了!」各位,对这句话要趁早死心。它只会给你带来失望和痛苦。
婆媳问题是一个难题,千古难题。要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接受问题的份量:你做不到让它完全消失,只能以一种过得去的方式接受它。
「如果这个人彻底改变,脱胎换骨地改变,不就没问题了吗?」是的,但问题是这个前提不可能成立。这就好像说:「如果不跟老人一起生活就好了」,「如果不结婚就好了」,「没孩子就好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假设。
现实是:你还想在婚姻里,你们也暂时没有条件跟上一代分离。如果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假设里,只会让大家更痛苦。
不只是这一个案例,我在咨询中发现,一旦说出来:「矛盾就是存在,你们没法做到彻底消除矛盾,不要去幻想做不到的事」,不管媳妇还是婆婆,包括丈夫,都会松一口气,露出笑容。——你想想,是不是也能体会这种心情。
但这句话只是一半,另一半是:「带着矛盾,我们怎么尽量过得好一点?」
这不是一个马上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也让这对夫妻回去慢慢想。
下一次咨询,他们有了更现实的目标。就是:妻子和婆婆可以互相看不惯,但是尽量不要吵架。因为吵架对整个家庭包括对孩子都有负面的影响。
我对丈夫说:好,这是你要做的事情。你要承担一个协调人的角色。
妻子说:他协调不了。他没有立场,来回摇摆。
我说:不对。他在老婆和妈妈之间没有立场,可以摇摆。但是他在吵架和不吵架之间,是有明确立场的。他刚刚说了,希望不吵架,对不对?
丈夫说,是的。
我说,那么这就是你的立场,你要为这个结果做一些努力。哪些话语,哪些动作会引发争吵?这些对你来说就是敏感词,你就要想办法解决掉。
丈夫就开始沉思,说这也很难,她们随时什么事都会吵。
我说,如果这件事情也做不到,那我们就再退一步。吵也行,那你看吵到什么程度你才要干预。因为是互相拌几句嘴,你可以接受。但如果老婆要离家出走,你就不行。你想一想,你期待的底线在哪里?这是你的生活。
丈夫一下就启动了思考。
为什么他可以思考了?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调整了一个边界。
我在第10课的时候讲过,沟通的本质就是划分边界和表达需求。原本,妻子和婆婆都在各自的边界里,只想要对方改变。那么丈夫就很为难,他站在任何一边,都会伤害另一边。
妻子和婆婆争论的点,是一个东西到底该扔还是该留吗?这事没有答案。
她们争论的核心是:这到底是谁的事?谁应该被改造?
而我要做的调整,是把目标变成:维护一个家庭的安全底线。
它就没有任何争议了:不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是我们共同的事。这是每个人都认同的。就好像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立场,但是我们共同约定:维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我们共同的事。在这个目标上不分国界。
在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时,我们也需要一点这种智慧,我把它叫做「找共识」。
这个东西该不该扔?这件事我们达不成共识。
谁在这个家庭里有多大的自由度?也达不成共识。
达不成共识我们就先不去管。
但是吵架要有一个尺度,不要吓到小孩,不要轻易谈离婚,这些是有共识的。我们就先做有共识的事。
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容易了。丈夫跟母亲和老婆一起认真谈了几次,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对方,你们也没必要假装喜欢。但我们毕竟是一个家,还要一起生活好几年,我们要约定好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和一定不能做的。
这里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们不喜欢对方」。这就是一个共识。
有一些老年人害怕承认这种感受,她们会说:「谁不喜欢她啦?我很喜欢啊。」
这时候,儿子可以直接告诉她:「没事的,妈,就算不喜欢也没关系。」
达成这个共识之后,家庭才愿意去考虑更现实的应对。
这家人开始讨论,怎么让这个家庭更健康地运转。可以吵架,但是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情应该听谁的,妻子要扔什么东西,扔之前要给婆婆看一眼。婆婆可以留一些寄回老家,等等。具体我们就不展开了,只要大方向确定,小的细节都能谈。
看起来,这个咨询的目标就达到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
在婆媳矛盾中,妻子常常会有一种微妙的被排挤的感觉。那是因为,丈夫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过很多年。他们有很多的回忆和默契,甚至他们之间用方言在交流,这会让另一半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所以,丈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妻子从情感上感受到,夫妻关系是最核心的联结。
事实上,你回忆一下,妻子在这段关系里反复纠结的是:老公没有立场。她其实是在表达:你没有站在我这边,我就感觉到被你们挡在了外面。
这是一种感受,但是丈夫听不出来。
如果听到这一点,丈夫完全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回应。
在这段咨询里,我让丈夫向妻子解释,为什么不能站在妻子这一边。
丈夫的回答,让妻子很意外。
他说:我爸去世以后,我一直觉得有义务照顾我妈,我一直梦想的生活是我们都在北京,但是在不同的房子里。我妈自己住也舒服,我们的生活也不会被打扰。平时互相照看一下就够了。
可是我现在又没有收入,又需要我妈出力看孩子,她还帮我们出买房的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不孝顺的孩子。
我很内疚,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法在她面前强硬地支持你。
丈夫说出这些感受,妻子一下就释然了:所以你不是针对我,只是在承担你这么多角色的压力。
同时她还有点高兴,因为丈夫理想的生活是跟婆婆分开,这也是她一直想要但是不敢说的。
所以她提出:虽然买不起第二套房,但也许过几年,可以租一套房给婆婆住。为此,我现在就可以少花一些钱。
这样一来,这对夫妻的关系就得到了修复,并且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不知道从这个案例里,有没有学到你需要的东西?
第一,跟上一代有矛盾,最理想的状态,是夫妻内部先达成一致的出口。
第二,在夫妻不能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冲突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调整期待,接受问题的存在,考虑如何带着问题更好地生活。
第三,调整边界,找共识。找到全家人都同意的目标,不要试图改造任何一方。
最后,夫妻之间相互要澄清立场,把自己的苦衷说出来,避免让对方觉得,你的动作构成了对他/她的伤害。无论如何,伴侣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这几点原则,不光是婆媳关系,换成是跟女方父母一起生活,大方向也一样。
其实,跟上一代共同生活,本身就是特别挑战的命题。如果有条件分开一点距离,哪怕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里,只要是在不同的家里,大家只是日常往来,关系就会更融洽,更和谐。
适度的边界,会让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