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茶志音频第14集-川帮茶号“兴顺茶号”的兴衰

四川川茶志音频第14集-川帮茶号“兴顺茶号”的兴衰

00:00
09:59

揭秘千年茶史寻味蜀韵茶香

——四川川茶志音频

第14集

川帮茶号“兴顺茶号”的兴衰

随着边茶业的兴旺,元末明初开始,四川陆续出现了专业性质的制茶作坊,这些作坊从收购原料,加工配制,到销售运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坊主还会聘请工人常年进行生产加工,有点类似现在的工厂企业,当时人们称这种作坊为茶号。《四川川茶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四川著名川帮茶号——“兴顺茶号”的兴衰故事。

“兴顺茶号”是明代一个名叫李兴顺的人创办的,最初它只是雅州小北街的一个焙茶小作坊,但在李兴顺的用心经营之下,到了嘉靖年间兴顺茶号就从雅州数十家茶号中脱颖而出,成为雅州最大的茶商,不仅如此,清朝时,李家还得到了皇帝的恩许,给自家的大门上挂了一个“大夫第”的金字匾额。要知道,在清朝,只有地位非常显赫的人家才有资格挂这样的匾额,那么李家,生活在远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川西小城的李家为什么会得到如此殊荣呢?长期从事雅安边茶研究的学者杨绍淮老师告诉我们,“兴顺茶号”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 “兴顺茶号”第一代掌门人李兴顺经商处世有方有很大的关系。

【录音1:从明代的嘉兴年间开始,陕西就过来了一帮商人,最早来的就是“义兴茶号”,老板姓刘,他到了雅安过后,雅安的茶号已经很多了,二三十家茶号已经有了的。他是外来户,你晓得我们四川话讲就是“卖面粉的见不得卖石灰的,排挤他,但其中有一家大茶号,这家茶号叫“兴顺茶号”,这家“兴顺茶号”老板就做了工作,就说里头需要的茶叶远远不是我们能卖的,根据现在这个情况,一年比一年增加,藏民喝这个。】事实上,“兴顺茶号”不但第一个表态接纳外来户,还主动邀请“义兴茶号”的老板参观自己的焙茶作坊派人向他传授焙茶技术。李兴顺的这种做法,让川帮的其他茶号很不理解,李兴顺就对大家: 藏地辽阔民众饮雅茶之俗已有近千个春秋,饮茶数量连年增加此事不仅涉及到茶商利益更关系到国家之利益,你我哪能坐观天? 只有邀约天下更多有志之土共谋此事才能保障朝廷以茶易马之用、藏地百姓饮茶之需。”虽为商人,却时刻记挂着国家的利益,百姓的需求,正是因为李兴顺有着如此博大的胸襟与高尚的情怀,兴顺茶号才能在众多茶号中脱颖而出,成为雅安第一大茶号。

清康乾时期,是兴顺茶号的鼎盛时期。昔日的小作坊早已发展为一片气派宽敞的院落群。小北街的老作坊成为了“兴顺茶号”的总号,而“兴顺茶号”的作坊迁到了文定街。这期间, “兴顺茶号”每年生产茶包都以万计, 赚得银子超过百万两。随着生意越做越大, 加上那道令人羡慕大夫第金匾李家在雅州自然也就成了显赫人家。显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年雅州有一个叫诺良的大粮户, 号称家有良田千顷,谷子万担, 富甲一方。然而雅州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站起的诺良灏,起的李子君”。李子君是当时兴顺老板, 这话的意思说, 诺良见到李子君也只能站起说话。可见在当年富贵阶层中兴顺茶号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李家赚了银子也不吝啬。每年新茶上市开称季节,请戏班子唱戏,举办高台表演,都是顺兴茶号赞助银子。逢年过节,茶要办九大碗请地方上的孤寡老遗、叫花子来吃。当然除了这些, 少不了要捐官银,每年少则数干, 多则上万。从明到清, 李家兴顺茶号经营了二百多年,究竟赚了多少银子, 已无法考证。但从杨老师接下来讲的这个故事,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李家的财力有多雄厚。【录音2:在顺治年间的时间,藏军西藏发生叛乱,当年它就打到了,清朝政府内忧外患的,那个年代,他连自身都顾不过来,他就只好找到茶商这个老板李柏华,它就求到他想办法,你要保卫这个城撒,结果这个李柏华就把自己的银两拿出来,挂起招兵旗,自己招兵组织了一支军队,把藏军打败了。知府就上报朝廷,朝廷就封了他一个官:顺天知府。】

兴顺茶号不仅很会做生意,也很注重对后人的教育培养。他家的孩子读完四书五经都要送去参加科举考试。据李家后人讲, 李家清代以来考中秀才者, 就多达七十二人,其中就有清末民初四川著名书法家李景福然而,随着李家为官的人越来越多, 茶号生意却慢慢开始萧条。清末时,已到了到举步维艰地步。这时一个余姓人家出面接手了兴顺茶号, 将号名改为孚和茶号

余家也是雅州的书香人家,老板叫余云鹤接手茶号后经过几年经营,茶号的规模就恢复到了当年兴顺的水平,每年认引达3500 引成为川帮茶号里的大户, 还当上了雅安茶业帮会的会首。在孚和茶号经营发展过程中, 有一桩事是值得特别一提的。当年的兴顺茶号兴旺了上百年,创下了一个老招牌,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商标, 叫座佛爷藏名叫藏巴拉”,这个品牌渉藏地区颇受欢迎和信赖, 与雅州义兴茶号的狮子牌、荥经华兴号的仁真杜吉齐名。余家接手顺兴茶号后,只将号名改了, 却没有换掉招牌的名称,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正是这块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老招牌, 使孚和号很快赢得了很大的市场至今不少藏族老人提起这块老招牌的名称, 仍会竖起大拇指赞许不已

孚和茶号历时半个世纪。1950年2月雅安解放, 时任孚和茶号的老板叫余宝衡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 毕业后曾在西康省政府工作,雅安继承祖业, 接手孚和茶号,并担任雅安边茶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1951年3月, 余宝衡代表孚和茶号率先在雅安边茶行业中提出申请,成为第一家加入公私合营的边茶企业,后来这家企业更名为合营中孚茶厂”。 1958年中孚茶厂和其他公私合营边茶厂一起随着历史潮流都并入了国营雅安茶厂。


《四川川茶志》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感谢川藏茶马古道研究学者杨绍淮老师对本节目的特别指导!



文案编辑:杨睿  

录音制作:葵葵



本文参考书目如下:

《四川省志川茶志》

《四川茶叶史》

《川茶与茶马古道》

《雅安县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