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名山与名家(名家永远被时代考验,接受新的甄别与评价)

吴冠中:名山与名家(名家永远被时代考验,接受新的甄别与评价)

00:00
04:54
名山与名家

“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通过实践,作出了对名山的独特评价。他是科学家,未染文艺评论中一味吹捧的习气,敢于“贬”五岳。

我到过泰山、华山和衡山,虽也觉得这些山的景色都不错,各有特色,但比之云、贵、川、藏地区崇山峻岭的气势和风光,都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为什么五岳曾享有特高的声誉呢,那是由于它们盘踞了要路津。在那交通闭塞、见闻狭窄的时代,便以高山的姿态傲视丘陵。泰山几乎成了高、重、大的象征,山上刻满了历代文士官员们的颂词,有真有文采的,也有装风雅的,都夸耀泰山之巍峨。

比之徐霞客他们都显得孤陋寡闻,山东的孔子如果见了珠穆朗玛峰,当愧于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了!

从五岳联想到不久前有人对唐代四大书法家的讨论。这四大书法家是哪几位,我们在中、小学时代考试中的正确答案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及虞世南,尤其颜和柳的字帖是必须临摹的,大家更为熟知。

我们似乎有一个“凑数”的传统:八大家、四才子、七侠五义、三教九流……我倒并非一概反对凑数,如七君子、狼牙山五壮士,都非常确切。但更多的情况是在不很确切的情况下也硬凑数,难怪引起看法的纷争。

争论倒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凑了个数无异灌输一种成见,易束缚人们自己的判断力。我前半辈子只知道唐代四大书法家,后半辈子才惊讶怀素和张旭的才华、看来不宜囿于别人规定的几大家的说法。

名家,有确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欺世盗名的。倒是不少有杰出成就者默默无闻,往往等三十、五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才被人们发现。是群众暂时不理解吧?

也许。既然有大量的吹捧,群众便容易崇拜一时显赫的“名家”、得宠的名家,如宋代的院体派画家、清代的“四王”、外国的官方院士等等。显赫的名家的威势遮掩了人们的耳目,令人失去了比较和识别的机会,有的“名家”确乎成了文化前进的绊脚石。

我并非有意贬五岳,更非存心反对名副其实的名家,只确确凿凿感到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洞察力和识别力在迅速提高,真真重要的名家在陆续被发现法国的权威词典拉鲁斯每年出新版,不断以新的知识修改旧的成见。

名家,永远被时代考验,接受新的甄别和评价。

载《北京晚报》1984年9月16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