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一对冤家:工笔画与印象派

吴冠中|一对冤家:工笔画与印象派

00:00
03:52
一对冤家:工笔画和印象派

工笔画和印象派似一对冤家。

工笔画要求事事物物均描写得一清二楚,每朵花的花瓣转折,每只鸟的毛伸展,都栩栩如生。人们看工笔画,可近看、细看,可玩味每处局部,既欣赏其美,还寻找其缺失或疏漏。宋徽宗这位大行家就指出过孔雀行动时先举左脚还是右脚的问题。

工笔画将画面的全部内容罗列在观众的眼前,由观众的眼睛任意挑选,但看着看着,反容易忘却了全局的效果。

印象派不让你着眼于任何局部,她只给一瞥的瞬间,让你留下瞬间的强烈视觉印象。比如蒙住你的双眼,将你送到如外什么地方,然后突然打开你的眼目,又匆匆蒙住你的眼睛。这匆匆一瞥,你未及观察任何个体事物,却获得了鲜明的瞬间印象,这就是印象派绘画的主旨。

这样一比较,工笔画和印象派不正是一对冤家吗!

这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问题,在绘画中整体与局部本该统一,但却常常相互抵触、矛盾。有谓:“尽精微而后致广大”,就是先将局部都画得精微了,才能达到全局的广大效应。

我认为非也,如先着眼于全局的广大效应,在这前提下再考虑局部的精微,这精微不是主角而是附庸,“广大”指挥“精微”,则创作过程中不致盲目为精微而精微。某些广大效应并不需要局部的精微,甚至排斥精微--谨毛而失貌。

既广大又精微的杰作当然也不少,如吕纪的某些工笔花鸟及波提切利的《春》等,一笔不苟而全局十分完整,这种局部与整体的高度统一永远赢得雅俗共赏。

八大山人、马蒂斯等舍精微而突出广大气势,自成绝唱,更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造。

很难说那一对冤家谁是谁非,各有各的理,关键是看具体作品的效果。

艺术的特色都属个例,理论想概其全,往往失之于偏。

2001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