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未授军衔,去世后葬礼规格堪比元帅,周总理和5位元帅抬棺送葬

他未授军衔,去世后葬礼规格堪比元帅,周总理和5位元帅抬棺送葬

00:00
05:54

1954年,时任解放军财务部部长的杨立三,在赴苏联考察时不幸病逝。周总理听说这个噩耗后悲痛万分。在他的葬礼上,周总理和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一起为杨立三抬棺送灵。

杨立三的葬礼的隆重和规格,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为何能享受如此的殊荣呢?他和周总理之间又有哪些故事呢?

杨立三是湖南长沙人,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他,从小便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宏伟志向。长大成人后,杨立三先是在家乡小学当教师,后投身行伍,当过文书和司务长。1923年,因对旧军队中的黑暗和陋习极为不满,杨立三愤而辞职还乡。

1924年,大革命风起云涌,湖南也是风雨欲来。杨立三从中看到了希望,毅然投身革命。次年,杨立三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受训,在毛主席的带动和影响下,他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便在不久后毅然加入我党。

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形势一度变得岌岌可危。杨立三积极响应党的“八七决议”,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后来追随毛主席转战井冈山。

参加革命队伍后,杨立三历任副官、队长、科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曾亲自设计、制作了红军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也曾参与了官兵平等、经济民主等制度的创立,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0年,杨立三转任军需处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管家”。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甚至连军装的供给都不能保证。为此,杨立三曾绞尽脑汁,精打细算,用有限的经费解决了军装问题。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行至一个叫若尔盖的地方时,周恩来突发肝炎,生命垂危,后经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身体却极度虚弱,只能用担架抬着行军。杨立三听说这一情况后,当即加入了抬担架的行列,靠着顽强的毅力,最终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长征胜利后,杨立三继续从事后勤工作,红军东征前,他废寝忘食,日夜操劳,筹集了包含粮食和弹药在内的大量物资,为部队解决了后顾之忧。

1939年,受党中央的委派,杨立三急赴抗日前线,担负起领导八路军后勤工作的重任。在当时,由于国民党经常拖欠军饷,加之部队发展速度很快,导致八路军的后勤补给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杨立三对症下药,采取动员捐款、自给自足等方式,有效的改善了八路军的后勤状况,同时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爆发后,杨立三继续从事后勤工作,淮海战役前夕,毛主席曾亲自点将,让其负责战役的后勤工作。在杨立三的精心筹划下,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山东运往了前线,有力的保障了战役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杨立三曾先后担任总后勤部长、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操劳,杨立三最终积劳成疾,1954年10月,他被诊断出患有脑癌,由于当时国内医疗条件很差,因此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治病。

杨立三不愿意离开工作岗位,后来在无法坚持工作的情况下才同意去苏联就医,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走竟是永别。11月28日,杨立三的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在抢救无效的情况下,病逝于莫斯科医院,年仅54岁。

杨立三的遗体运回国内后,中央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总理亲自担任主祭人。在念悼词时,周总理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会场更是悲声一片。

在随后举行的葬礼上,杨立三的妻子见葬礼规格如此之高,感到非常不安。彭老总见此情形,深情的说道:“立三同志是革命的大功臣,理应如此,当之无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