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同为军事天才,为何粟裕始终未能当上军团长?

林彪和粟裕同为军事天才,为何粟裕始终未能当上军团长?

00:00
13:54

1955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6个年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这其中,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10人授予大将军衔,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有798位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高达1048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帅之中,有两个人无论是军事才华还是功绩,都以绝对优势成为新中国的战神,他们就是林彪元帅和粟裕大将。

作为我军最为优秀的两名天才军事将领,林彪和粟裕,都曾在战场上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曾率领麾下的第四野战军率先打响辽沈战役,一战歼灭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近50余万,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先进放的地区。

随后,林彪率领百万第四野战军挥师入关,在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之后,第四野战军更是横跨祖国南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岛。

而此时,主要在华东地区率兵作战的粟裕大将,表现不但没有丝毫逊色,甚至尤有过之。

不同于林彪的第四野战军的得天独厚:四野既拥有苏联和朝鲜的援助,还坐享中国最强的工业优势,位于华中地区的第三野战军正处于国民党的腹心之地,不但毫无外援,而且还被国民党重兵包围。

因此,不同于兵力雄厚,后勤补给完善的四野,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更擅长以少胜多。因此,在林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时候,粟裕打的更多的,却是以少胜多的“神仙仗”。

歼灭国民党精锐主力、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三大战役,正是这两位军神分别完成的,因此,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如果没有粟裕和林彪的贡献,中国革命的胜利还要往后推迟数年。

而且有趣的是,这两位解放军最优秀的战神,还是同一年出生。两个人都生于公元1907年,不过,粟裕比林彪生月稍大,林彪是12月5日出生,而粟裕则生于8月10日。

两个人就连参加革命的经历都十分相似,两个人同时参加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参加南昌起义时,粟裕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警卫队班长,而林彪则为七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

南昌起义失败后,林彪和粟裕又一同随朱德、陈毅转战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并最终跟随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一同参加的南昌起义,又一起上的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然而,在红军队伍之中,这两个同岁军事天才的发展却变得截然不同。

上过黄埔军校、根红苗正的林彪发展的极为顺利。由于迅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1928年5月4日红四军成立时,21岁的林彪就已经成为营长,而随着中央苏区和红军队伍的迅速壮大,表现优异的林彪更是如火箭般蹿升。

1930年时,林彪就已经成为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当时的林彪年仅23岁。1923年3月,25岁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总指挥,成为中央红军主力军团的一把手,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随中央红军开始万里长征。

那么,粟裕又是怎样的经历呢?

同样因为表现优异,迅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粟裕在红军中的职位晋升并不慢。他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然而其后,粟裕在红军队伍中的职位却不停的变化,却始终未能突破军团长一职。

粟裕担任过红四军参谋长,也曾在红十一军中担任同样的职务,而粟裕在红军中的最高职位,则为军团参谋长,粟裕先后担任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的参谋长。

也在此时,粟裕和林彪的职位有了巨大的差距,虽然粟裕的军团参谋长职务与林彪的军团长看似只差一个级别,但是,两人的实际权力和受重视程度却天差地别。

粟裕在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参谋长时,红七军团只是中央苏区红军中一个刚刚成立的军团。当时的红七军团全军只有4000多人,即便是被赋予北上迁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时,也只是突击补充了2000多名新兵,合计只有6000多人。

而且,这6000多人,战斗人员只有4000多人,其他2000多人都是非战斗人员,而在武器装备方面更是无比可怜,全军团长短枪加起来只有一千二三百支,大多数战士背的武器居然是梭镖。

因此,作为红七军团的参谋长,粟裕实际权力和所能指挥的兵力就可想而知,而此时,一直是中央红军绝对主力的红一军团,林彪麾下兵力高达2万。

而且,作为绝对主力,林彪的地位更不是粟裕所能媲美的。这从两个人的任务也看得出来。在担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的同时,红七军团被赋予的任务名义上是北上抗日。

但实际上,是希望这支部队能够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腹心之地,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从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因此,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弃子”。

所以,正是因为在红军时代,粟裕和林彪的地位拉出了显著的差距,造成了1955年评选时两人军衔的差距。军功和战绩相差无几的林彪和粟裕,为什么一个是排名第3的元帅,另一个却只是第1大将呢?

许多人都为粟裕没有评上元帅抱屈,实际上,粟裕不是元帅,差的从来不是战绩,而是资历,即在红军时代,粟裕的资历远不如林彪。

两个人同一年出生,又同时参加了南昌起义,还在同一时刻上的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创建者之一,为什么两个人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却相差悬殊呢?

事实早已证明,粟裕的军事才华比之林彪丝毫不弱,为什么却没能如林彪一样,成长为军团长和红军的战略区域大将呢?

第一,因为粟裕运气太过糟糕,红军时代,粟裕负伤次数很多,而且次次是重伤,耽误了太多时间,错过了太多机会。

我们形容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们,往往喜欢用“百战余生”这个词,但实际上,包括粟裕在内的开国将领们用百战余胜不但不夸张,甚至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艰苦。

每一个活到新中国成立的高级指战员,几乎各个都经历了成百上千的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之中,伤亡自然不可避免。

以长征为例,长征出发前,红军三大方面军总兵力约30万,而真正能够活着到达陕北的只有3万余人,牺牲率高达90%。

因此,在频繁且高强度的战斗之中,受伤早已成为家常便饭,粟裕也不例外,粟裕随起义军上到达井冈山之后,在激烈的战斗之中,前后付过6次伤。而且,每一次都是需要长时间休养的重伤。

有一次,因为炸弹直接在粟裕身边爆炸,他不但身受重伤,而且还有三块弹片直接留在了头颅之中,直到去世之后才从骨灰中取了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次受伤,粟裕留下了头痛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明毛主席第1个点将粟裕率兵前往朝鲜,却最终未能成行的原因。因为,粟裕的病情实在是太严重了,根本无力带兵打仗。

还有一次,1933年5月,担任红十一军参谋长的粟裕率部队在江西东部的硝石与许克强部的一个师爆发战斗,正是在这次战斗之中,粟裕的左臂被敌人击中。

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再加上受伤之后又不得不在山路中行军,粟裕的左臂伤势极为严重,当时的医生甚至主张将其锯掉,不过,粟裕担心只有一个胳膊不方便作战,坚持不锯,最终,粟裕靠着一条麻绳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开刀做了手术,保下来这条胳膊。

但是,由于手术药品稀缺,条件太过艰苦,粟裕左臂的伤情在手术完之后始终不好,直到转到了中央苏区的医院,有了碘酒才终于愈合,而这时,已经是1933年11月。

这也是粟裕的第4次出院,仅住院时间就长达半年之久。类似这样的负伤,粟裕在红军时代就经历了过6次之多。由于受伤频率太高,每次受伤又需要较长时间脱岗治疗,因此,粟裕损失了许多带兵打仗的机会,自然,也就比红军时代没受过什么大伤的林彪差了许多机会。

第二,则是由于粟裕的经历和资历没有林彪那么“硬”。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用“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来形容风口和机遇的重要性。

这句话虽然并非真理,但也确实有其道理,而在民国时期,黄埔军校自然是最大的“风口”。本质上只是一个低级军官速成班的黄埔军校,却因为站在了北伐和大革命的风口之上,使诸多黄埔生一飞冲天,成为国共双方的高级将领。

而林彪正是这样一位站在“风口”上的幸运儿。1925年,年仅18岁的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成为大名鼎鼎的天子门生。

而粟裕的履历,比之林彪则相差甚远,粟裕从未上过军校,在参加起义之前也没有多少军事经历,这自然与林彪拉开了差距。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学生,一个是毫无军事经验的中学生,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出身名门的黄埔生林彪,林彪自然会比粟裕先天上多许多机会和信任。

第三,则是因为粟裕的机遇也没有林彪好。粟裕自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一直是独苗一个,在红军队伍之中,他既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家族、同学可提供帮助。

而林彪则不然。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有一著名的林家三兄弟,分别为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彪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

林彪之所以能够如此早的参加革命,也正是在两位堂兄的影响之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林育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元老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内也拥有崇高的地位。因此,虽然林彪的升迁并不是靠亲戚关系,但是,拥有如此地位的亲戚,很显然更方便林彪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并被大家认可。

第四,则是由于在中央苏区时期,粟裕的职位职位更换太过频繁。粟裕在红军早期的升迁其实也相当不慢,在1930年时,粟裕就已经成为红12军65师的师长,步入师级干部行列。

但是从此之后,粟裕的职位却变得极为频繁,例如,1931年6月,粟裕担任的职务是红4军13师师长,仅经过了5个月,他就被调往红四军担任参谋长。

然而,还没等粟裕的红四军参谋长做多久,他再次接到调令,成为红军学校学员连连长。即便是在学校当连长时,粟裕的职位也一直在变化,一会儿是3连连长,一会儿又变成了4连连长。

1932年2月,粟裕再次返回红四军担任参谋长,然而仅过了10个月,粟裕又成为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这依然不算完,3个月后,粟裕干脆被调出了红一军团,成为红十一军参谋长。

因此,在红军革命生涯之中,粟裕几乎每过几个月都会被调动一次职位,他犹如一个“万金油”一样,不断被调往其他岗位,而这其中,还包括粟裕在频繁受伤后脱岗治疗。

因此,如此高频率的更换岗位,粟裕还没将一个岗位彻底了解情况并充分发挥才华,就已经被调到其他岗位。自然,无论是部队各级将领还是首长,都对粟裕无法充分的了解,他也就很难如林彪一样迅速得到升迁。

第五,则是因为粟裕长期远离中央,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正如韩愈的《马说》,中国从来不缺千里马,真正缺的,其实是赏识千里马的伯乐。

犹如战国时期的毛遂一样,无论才华如何出众,无论能力多强,但是,如果没有机会“锥处囊中”,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粟裕的处境正是如此,自1934年被任命为红十军团参谋长,和寻淮洲一起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中央苏区之后,在此后10多年间,粟裕一直在远离中央的最艰苦地区孤军奋战,如此艰苦的环境,生存下来才是第一要务。

因此,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其他领导,都很难看到粟裕的表现,更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没有多少深刻印象,这比之始终在中央的眼皮子底下指挥作战的林彪,自然相距甚远。

因此,频繁的受伤,不断的被调换工作岗位,再加上运气不好,在长征之后又长时间远离中央粟裕,在红军时代始终未能突破军团参谋长的职位“天花板”。

也在此时,让粟裕拉开了与同岁的林彪之间的职位差距,并最终造成了两个人军衔上的差距,这个比之林彪功绩丝毫不弱的天才将领,军衔却只能屈居林彪之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殚至

    大佬云集,粟的资历浅。

  • 秦人001

    重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