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提出、在抗美援朝战场大放异彩的三三制战术,如今还有用吗?

林彪提出、在抗美援朝战场大放异彩的三三制战术,如今还有用吗?

00:00
11:44

由林彪元帅提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扬光大的三三制战术,无疑是人民军队最著名的战术之一。

这种起源于抗日战争、成为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发扬光大的战术,因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辉煌胜利而闻名天下。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之际,爆发于东北边境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世界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是踩着美军,打下了自己世界轻步兵巅峰的威名。而这一切,都与三三制战术密不可分。

拥有强大火力、完善空军和海军,又有近乎无穷无尽后勤补给能力的美军,却在朝鲜战场屡屡败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手。吃够了两次世界大战红利的美军,第1次在战场上跌了个大跟头。

但是,倒驴不倒架的美军却屡屡拒绝失败,甚至污蔑志愿军能够战胜美军是因为人海战术。然而,这样的污蔑显然是十分可笑的。

因为,以美军的恐怖火力,如果真有哪支军队傻乎乎的靠人数和悍不畏死进攻美军,即便人数再多,美军也能如收割麦子一样,将其全部扫灭。

所以,志愿军世界轻步兵巅峰的威名也绝非浪得虚名,在朝鲜战场上频频被使用的三三制战术,就是这样一种被志愿军用到巅峰的战术,屡屡打的美军晕头转向。

因为三三制战术的巨大威力,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还将三三制战术列入了美国西点军校经典教学案例。

什么是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全面抗战时期,当时,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之后纷纷进入敌后战场,开始以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和近乎没有的后勤补给与日寇作战。

由于条件极为艰苦,工业几乎为零,在敌后作战的八路军几乎没有什么后勤可言,尤其是武器弹药,绝大多数时间只能靠缴获。

在这种情况之下,拿着极为简陋的武器,与训练有素、悍不畏死且拥有强大的重火力和空中优势的日军作战时,八路军不得不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寇阵地,这导致八路军在作战之中屡屡遭遇严重伤亡。

很多战斗,虽然八路军取得了全面优势,但却很难彻底将日寇消灭。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在重武器和火力方面的巨大劣势。

面对这一情况,尤其是武器装备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补充和更新的情况之下,在前线作战的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先提出了“人民军队在中高级指挥官战略上注意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之上,低级指挥官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人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的战术。

林彪的这种战术思想,在经过战争的不断实践之后,最终形成了三三制战术。这种轻步兵战术,以部队最基层的组织——班基础,每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班长、副班长和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中,一个步兵班组成的三个战斗小组,进攻时呈三角形队形,每名士兵都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分别为进攻、掩护和支援。

进入战斗状态后,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阵型,两名士兵在前面,组长在后面,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则组成一个战斗群。

战斗班在展开进攻时,每名士兵都可以根据班长或者组长的命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一个战斗群通常由三个班战斗班组成,总数人数约27人,而这样一个战斗群在完全展开进攻时,足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三三制战术将最基层的战斗指挥细化到极致,每名基层指战员在有三三制战术的原则之下,指挥更为灵活,行动更为便利。最厉害的是,三三制战术几乎能应对在战斗或非战斗中的所有情况。

例如,在三三制战术原则之下,不但进攻时三三制战术无往不利,而且,在执行白刃战攻坚战之中,三三制战术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三人小组在组长的指挥之下,大家相互配合,既可以分组开火,交叉相互掩护,也可以一组对一个或两个敌人,以优势兵力消灭对手。

而且,在我军最擅长的夜战之中,三三制战术也极为有力。夜战时,视力被大大降低,距离稍远就看不到战友,这给指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而三三制战术则有效的减少了夜间指挥的问题,因为,每个班分到分成三组之后,班长只要指挥三个组长即可。最妙的是,巨大的覆盖面积,使得志愿军使用三三制战术进行进攻时,几乎不存在战斗死角。

不仅仅在战斗之中三三制战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日常行动和任务之中,三次战术也十分有效。

例如,在分配执行一些非战时任务,如站岗、放哨、公务或勤务工作中,在战斗中配合默契又十分熟悉的三人小组成员为一组,无论指挥还是任务,工作任务进行都会十分顺利。

而且,三三制战术还有一个十分有利的优势,那就是极大的提高了人才储备。因为,三三制战术要求每名士兵,尤其是三人小组的组长,拥有极好的上传下达和指挥管理能力。

这些人在实战之中逐步锻炼出很强的指挥和管理能力,成为最优秀的储备干部。在战斗中如果发生指挥员牺牲的情况,他们可以迅速顶上,从而极大的保持了战斗和组织的稳定性。

众所周知,进入朝鲜战场之后,志愿军几乎在全方位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无论是海军空军这种依托工业实力的现代化兵种,还是火炮、坦克甚至步兵火力,志愿军都全方位落后,至于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能力,志愿军更是难以与美军相媲美。

在这种情况之下,志愿军却屡屡打出了令人惊叹的胜利,三三制战术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三制战术,极大的降低了美军强势火力对于志愿军的压制。三三制战术下进攻的志愿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使得美军根本搞不清大部队及主力的具体位置,这也降低了美军火炮集中带来的伤亡。

当然,由于火力尤其是重火力方面的巨大劣势,三三制战术虽然屡屡取得胜利,志愿军也多次攻入了美军的核心阵地,但是,志愿却总是无法将占据的美军阵地巩固。一旦天亮,在美军军强大的火炮和飞机的进攻之下,志愿军就不得不退回阵地,无法将包围圈中的美军全部歼灭。

当然,这是近乎代差般武器装备劣势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三三制战术不够强,纯粹因为工业实力的差距。

不仅仅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这之后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再次用三三制战术,给印军巨大打击。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战前嚣张不可一世的印军被打到落花流水,近万人被消灭。而在这场规模并不大、持续时间也很短的自卫反击战中,三三制战术再次大放异彩。

对印自卫反击战争,涌现出无数不少战斗英雄,这其中,最知名的战斗英雄之一庞国兴,曾在战后写报告时写了这样一句名言: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进还击。

庞国兴写这句话的情形是,战斗中,庞国兴和两名战士在进攻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并遭遇了数百名印军。对比,庞国兴非但不怕,还与两人组成战斗小组,毫不犹豫的发动了对印军的进攻。

庞国兴战斗小组不但击溃了印军,而且孤军深入敌纵深十五里,先后攻占印军两个炮兵阵地,击毙七名印军官兵,缴获了七门火炮以及推土机、汽车等各类战利品,为主力部队向敌纵深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时,庞国兴等三人一发动对印军进攻时,正是按照三三制战术要求,组成了战斗小组。

三三制战术是新中国解放前后,在国内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后勤补给能力也十分匮乏的情况之下,人民军队因地制宜所创造的极具超前理念的战术。在实战中,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战果。

那么,现如今,随着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军事战术的不断进步,三三制战术是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呢?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彻底摆脱了曾经的火力饥渴症,有了最完善的武器装备和最先进的后勤补给,那么,是不是不再用三三制战术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武器装备日新月异的发展,曾在朝鲜战场大放光彩的战术,有的确实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例如,在朝鲜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中大放异彩的反斜面工事,随着飞机导弹,尤其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反斜面战术能够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三制战术也失去了作用。事实上,如今三三制战术虽然没有朝鲜战争中用的如此频繁,如此出神入化,但是,它依然在现代步兵战斗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甚至如今,在美国的反恐作战之中,也能看到三三制战术的身影。

事实上,三三制战术并非教条的每次必须三个人组成战斗小组,三人组成战斗班,它的本质是进攻、掩护和支援协同作战的战术,这样的战术只要需要进攻,就不可能永不落伍。

在实战之中,可以灵活的视具体情况而定,这个战斗小组可以由两人组成,也可以由三人组成,当然也可以4个人组成,战斗群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4个。

而且,虽然如今人类科技日益进步,高科技武器越来越精准,威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高科技武器并非万能的。

归根决底,人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曾在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三三制战术,永远都有用武之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87223132

    你这是为叛国投敌而亡的林彪翻案,公开为此贼歌功颂德,抗美援朝与林彪有何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