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推着或拉着小推车艰难而坚定前行,小推车装满粮食和柴草,推车、拉车大军一望无际……巍巍华蓥山中一幢百年老石屋墙壁上,水墨墙画《淮海战役支前》把人们思绪带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的经典战役——淮海战役。
那段峥嵘岁月中,60万解放军迎战80万敌军,我英勇的人民军队取得歼敌55万的辉煌胜利。为了这场战役,豫皖苏鲁四省苏区动员大量民工支援前线。其中豫皖苏区出动100万民工,用小推车把1.5亿公斤粮食、3.25亿公斤柴草推到前线。因此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支前墙画。 摄影 韩云政
水墨墙画旁边有尊人物铜像,他就是从华蓥山走出去的、时任豫皖苏区副司令员、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毕占云。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
老屋隐藏于华蓥山中,与毕占云将军同龄。因老屋附近的将军旧居早已湮没,故华蓥市把“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设在这个老屋里。如今,将军铜像、老屋和水墨墙画周围,水美鱼肥,土沃稻香。
今年,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许多全省各地的好家规及背后的故事。其中,华蓥市纪委监委在区域内深入挖掘,推荐了毕占云将军家族。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毕占云将军的侄孙毕朝禄带领下,走进石屋,透过墙壁上张贴品、展柜里展陈物和毕朝禄的深情回忆,毕占云将军心中的浓浓家国情怀和家风家教故事奔来眼底。
为国尽忠
毛主席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1922年,19岁的华蓥山穷苦娃毕占云投军。后来才知道他参加的是“川军”“国军”。1927年4月,毕占云升任营长。他对旧军队里的腐败深恶痛绝。营里有一些地下党员,毕占云同他们秘密接触中,逐渐认识到: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前途,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开国中将毕占云。 资料图片
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国民党军队加紧“围剿”红军,毕占云部被调往“剿共”前线。在“剿共”前线,毕占云想方设法与共产党、与红军取得联系。1928年10月,在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时期,毕占云率领全营官兵投奔红军,开创了国民党军队整连、整营成建制地加入红军的先例。对此,毛泽东大喜过望,亲自为毕占云点赞: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孺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10月底,经朱德军长介绍,毕占云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人民军队里,毕占云参加了历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党的“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上,毕占云都被委以重任,负责整个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
抗战时期,毕占云先后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参谋长,与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毕占云先后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区副司令员、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他率部上前线与敌厮杀,或带领民工支援前线,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毕占云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要职。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
为母尽孝
为寻找妈妈两次给“自己”写信
1903年,毕占云生于今华蓥市。在老家名叫“毕瑞祥”“毕隆成”。毕占云的父母去世得早,他和年幼的弟弟跟随伯母毕潘氏生活。在他的记忆里,毕潘氏就是自己的妈妈,是他在家乡的念想。
毕占云参加革命以后,担心妈妈遭反动派迫害,和家人断了联系。在戎马倥偬中,毕占云把对妈妈的思念掩藏在心里。
侄孙擦拭毕将军铜像。摄影 汪仁洪
新中国成立后,剿匪工作繁忙,毕占云一时无法抽出时间回老家寻找妈妈,他准备通过书信寻找妈妈并向妈妈请安。
民国及以前,农村大多数女性有姓无名。例如姓潘的女性,嫁到毕家就被称为“毕潘氏”。因此哪怕在一个小地方,被称为“毕潘氏”也不少。并且离开家乡近30年了,毕占云甚至不知道妈妈还在不在人间、在不在老家。
怎么办?毕占云到邮局给妈妈寄了一封信。收信人地址为记忆中老家的地址,收信人就是自己在老家用过的名字“毕瑞祥”。毕占云心想,邮递员送信到村时,村民知道“毕瑞祥”是何人,肯定会把信交到妈妈手中。但这封信被退回了。而后,毕占云给“毕隆成”投去一封信,同样也被退回。后来才知道,毕潘氏的家搬来搬去,行政区划分分合合,且毕占云把小地名“龙马埠”写成了“天马埠”,信件当然被退回来了。
毕占云没有放弃。他把收件人写为“禄市乡政府”。乡长一阅信函,方知事情原委。毕占云终于找到妈妈。
以前为国尽忠,如今找到妈妈,一定要赶紧为母尽孝。毕占云把毕潘氏老人接到河南,准备在郑州为妈妈养老送终。哪知老人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和饮食,闹着要回老家。毕占云又差人将老人送回老家。
于是,毕占云开始在郑州与华蓥之间来回奔走。因为老家有妈妈要探望。
毕潘氏也想念远方的儿子。毕潘氏的曾孙女、毕占云的侄孙女毕朝秀,到河南玩了几次。每次临行前,毕潘氏总爱给儿子捎去豆瓣等家乡风味。毕朝秀回华蓥时,带回一些毕占云给妈妈准备的食用油、棉被、衣服等。
有个夏天,毕占云回乡探亲。在家里脱下了衣服歇凉,腰上露出两个碗大的伤疤。不巧被毕占云一个侄孙看见。毕占云和他的警卫赶紧把“侄孙”拉过来,语重心长地说:那是爷爷打仗留下的伤疤,千万别告诉祖祖,不然祖祖会心疼的。
毕潘氏寿终正寝后,毕占云把全部身心投入军队和国防建设。
严以治家
毕氏子孙默默工作低调行事
毕占云的妻子刘彩霞,1930年参加红军洗衣队,是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32位女战士之一,也是24位最终到达陕北的女战士之一。毕占云与刘彩霞育有五子。
毕将军的侄孙介绍毕氏家风。 摄影 汪仁洪
战争年代,毕占云的身体多次受伤。1965年,毕占云身体每况愈下,组织安排他离职休养。1977年2月27日,毕占云因病在郑州逝世,享年73岁。1981年,刘彩霞与世长辞。后毕占云夫妇一起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毕占云夫妇的传奇落幕了,但毕家家风家教给其后人、身边工作人员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至今让人回味无穷,且日久弥新。
部队为毕占云配备了两辆公车,但他的子女从来没有使用过他的公车。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带着妻子回河南探亲,二人赶火车和坐公共汽车,根本没有想到爸爸有两辆公车。在郑州期间,爸爸的公车,儿子、儿媳也没有使用。
有个儿子在部队提干后对父亲的司机开玩笑:“我也是‘干部’了,以后回家,你可以开车来接我了。”但司机一点账也不买:“毕将军说了,你们五兄弟绝对不能坐他的公车。”
有一次家庭聚餐,毕占云不小心将一粒花生米掉在了地上,他立即在地上寻找。由于毕占云之前中过风,寻找起来十分不便,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家人十分心疼着急。最后小儿子想了个办法,装作找到了花生米并丢进嘴里咀嚼起来。毕占云这才放弃寻找继续吃饭。
毕占云要求自己和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务必保持低调。毕占云五个儿子的领导、同事和战友,大多不知道他们的爹是开国中将。
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 摄影 韩云政
家风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华蓥市筹建“毕占云将军生平事迹展陈”时,专程派人到河南拜访毕占云将军的孙女。她在河南省某厅工作,但单位的人几乎不知道她是开国中将的后人。“只有很少的几个同事知道,但我不允许他们跟其他人说。”
毕占云将军是其老家的宗亲、乡亲的骄傲,也深深地影响着老家宗亲和乡亲。毕占云的宗亲多分布在华蓥城区及永兴、禄市等乡镇。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默默工作,尽职尽责,无一人作奸犯科。他们的家庭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交往中,他们遵纪守法、尊道重义。毕氏宗亲还将《毕氏家风作风》悬挂于毕占云生平事迹展陈馆,《毕氏家风作风》成为毕氏儿女必须牢牢记住的箴言。
毕氏家风作风
孝老至诚,勤俭节约。
严以治家,铁面肃纪。
尊重群众,实事求是。
初心如始,使命从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