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庄寨里的“家文化”(作者:黄锦萍)

35庄寨里的“家文化”(作者:黄锦萍)

00:00
09:44

       今天要讲的这个乡村振兴故事叫——庄寨里的“家文化”,文章作者黄锦萍。

       庄寨,永泰的文化符号,是农耕文化、防御文化、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 

       探访永泰仁和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仁和庄以巨大的建筑形态出现在我面前:湿漉漉的庄,青灰色的寨,又高又厚又长的围墙,微微上翘的屋檐层层叠叠,很有层次,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排场。大宅里挂着好多红灯笼,灯笼上交替写着“仁和庄”和“青石寨”。

       这座大宅到底是“庄”还是“寨”?当地人给了我一个这样的说法:寨是大家都习惯的称呼,因为外墙是用青石砌成;而庄则是为了叫得有文化含金量。在人们印象中,庄多为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是旧时皇室、贵族、地主在乡下的大片建筑物。叫庄的地方,都是大户人家的住宅或庄园。主人以“仁和庄”命名是有讲究的。《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孔子说:“仁者爱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和”则为和谐、平稳。“仁”与“和”都是儒家崇尚的道德标准与精神品格,命名此庄为“仁和庄”,表达了主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也传递了家族的家风家训。

       穿过厚厚的青石寨墙,我走进190多年前的大厅堂。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一定会看见张家三兄弟,坐在厅堂长长的条凳上,边喝茶边议事。张家三兄弟分别叫张序捷、张序仪、张序光, 是南宋爱国诗人张元幹的后裔。张氏三兄弟是随王审知入闽的梁国公张睦的三十代孙,张睦携四个儿子举族从河南光州来到福建,是入闽开基祖,梁国公的第九代就是爱国词人张元幹,千古名句“天意自古高难问“便出自张元幹的笔下。

       仁和庄张氏是有故事的家族,祖父张季良原居永泰同安村,18 岁分家时家徒四壁,靠磨豆腐养鸭子为生。凭着勤劳本分,日积月累,置下田产数百亩,还修路铺桥赢得好名声。张季良的儿子张行丰也是上行下效创造无尽的财富,张行丰教子有方,培养的三个儿子个个出类拔萃,张家三兄弟建造仁和庄时,家族已坐拥千顷良田、百座青山。三兄弟不仅建了仁和庄,还继承了祖辈的传统美德,募捐建起三捷石拱桥,造福乡里。张氏一族遵循着“仁和”的为人准则,以建筑遗产牢系传承“家文化”,正是永泰庄寨的价值所在 , 也是百年老宅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核。

       深入青石寨,我发现它是一座极其讲究的庄寨,古厝内常见的厅柱,柱身大多上小下大,但青石寨内的厅柱粗且直,上下端直径基本相同。可见当年建寨人挑选厅柱木材时的尺寸都要大于普通柱材。青石寨最讲究的地方,还在于它对石材的选用。寨里的建筑用石多为青石,专家介绍说,由于康乾年间“文字狱”盛行, “青石”又与“清室”谐音,因此清前期建筑中,少有人敢将青石铺在台阶和地面,唯恐被认为“踩清室于脚下”。

       青石寨能成为例外,是由于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那时“文字狱”冤案渐少,民间风气日渐宽松。青石寨也是永泰同时期庄寨中,唯一一个建筑主体大量采用青石的。

       青石寨有很强的防御功能。进入庄寨内部,犹如进入迷宫,外人闯入插翅难逃,必成瓮中之鳖。围合式的家族住宅,占地超过6000 平方米,并列的三大院落铺展得很夸张。以中轴线祭祖厅堂为核心,7 个厅堂,378 个房间,最多时住过300多人。大宅呈三进五落结构,每一落的中央是厅堂,厅堂的左右有船屋,屋与屋间有天井。寨里的最后一排有三层楼高,在这里曾办过私塾,当然还有堆放家具的仓库、储存粮食的房屋,真可谓一应俱全。

       站在青石寨天井里仰头举望,四周的屋顶围成一个圈,天井是方形的,这就是“天圆地方”,接受从天而降的水,就接住了财富,雨水落在自家的院内,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青石条铺成的地面上,左右各立着一个小石槽,原来是灯柱石,在没有电灯的年代,仁和庄已经用上了燃气照明,每当夜幕降临,高高的灯柱将整座仁和庄照亮,那是何等的气派。

       守宅老人告诉我,厚厚的寨门是木制的,经过防火处理难以点燃。大门打开,庄寨与原野融为一体;大门紧闭,一处庄寨就是一个独立的社区,可御敌于寨门之外。楼的顶部是一条很长的贯通走廊,当地人称为“跑马道”,每隔一段就有一扇斜开的斗形窗,既可以洞察外面的情况,又可以防御枪弹。在寨墙对角线的两端,还有两座碉楼,瞭望守卫作用相当明显。更不可思议的是,寨子里还有一个暗藏的深沟隐秘处的逃生通道,一旦寨子被土匪攻破,主人可从暗道逃生,也可设下埋伏,防御外敌侵入。在屋与屋之间的天井下方,是前后相通、又宽又深的排水沟,即使遭遇暴雨也能迅速排水,还可通过排水通道迅速撤离逃生。

       传统民居保护专家朱良文教授评价:永泰庄寨不仅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也是传统乡绅文化的载体。民居建筑大师黄汉民教授认为,永泰庄寨是福建寨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内在的特点,完全可以独立申报“世遗”。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戴志坚教授说,四梁抬井是永泰工匠独创,十字形受力减柱的方法绝无仅有,中国北方都没有这样巧妙的梁柱建筑,青石寨中鱼鳞片的风火墙,是他见过的最高级的设计,木头做的护墙板绝无仅有,这些都是永泰工匠独特的创造。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李建军教授做出如下定位:土楼以居住为主防御为辅,土堡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庄寨则是防御和居住并重。因此,永泰的庄寨在我国防御性民居建筑中独一无二。

       庄寨是一处活态属性的文化遗产。随着中国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的不断推进,永泰当地族人已成立38 个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在抢修庄寨本体、挖掘宗族文化、举办族亲活动、推动招商引资、落地业态运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家文化”的影响下,共同参与庄寨的保护和文化传承。

       庄寨在,凝聚力就在,“家文化”也在代代传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