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气候变化占据了全球十大风险的多项,环境危机日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7月12日是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日,2023年“全国低碳日”四川主场活动在成都金堂县举行,围绕这一年中四川的绿色低碳行动和成果作集中介绍和发布。
活动现场
《2022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发布
这些案例入选
从2020年起,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年度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评选工作,主要关注具有代表性、群众关注度高的应对气候变化重大事件。
活动现场,《2022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发布。其中包括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2022年12月,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同月,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成都下线。列车采用“氢能+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最高时速160公里,内置“氢能动力”系统,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列车能源供应方式不同于接触网供电方案,具有噪音小、零碳、环保等特征,还可广泛应用于非电气化线路区段。
此外,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实现碳中和,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和创新,工厂实现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用更少的原材料产出更多产品。
除上述案例外,省级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出炉、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启动、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启动、首次启动能源保供一级应急响应、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基金落地、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在四川组建成功、四川首个“交通+能源”融合项目投运,共同为四川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低碳力量。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下线
“数”说低碳成果
市民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建设
新兴的低碳发展模式,可能面对一些质疑和担忧:企业低碳转型投入巨大,还能赚钱吗?生活处处要低碳,生活成本会不会增加?
事实上,很多企业迅速行动,把低碳当作让自己长期受益、赢得未来的机遇窗口。
“四川工业领域已经在绿色低碳发展中不断实现了新的突破”,活动现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李强介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2021、2022年分别下降2.4%、3.4%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下降3.2%,培育7家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2家企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2022年规上工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6.7%,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58家、绿色园区60家。
此外,市民也以力所能及方式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建设。骑单车、光盘行动、垃圾回收……2021年,“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上线以来,市民通过完成低碳任务获得碳积分,再兑换成丰富的普惠商品和服务。碳积分场景持续丰富,燃油车自愿停驶、新能源车使用、环保随手拍等场景不断“上新”,结合“三城三都”品牌塑造,还推出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44个低碳消费场景。目前,碳惠天府平台注册人数即将突破200万。
活动现场
系列专业报告发布
企业合作共助四川绿色转型升级
活动现场,《四川省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与展望》蓝皮书发布,汇聚了重点领域碳达峰路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碳资产碳标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国首份省级智库发布的气候投融资发展报告——《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报告》也同时发布。《报告》指出,2021到2030年,四川省气候投融资规模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主要分布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低碳韧性生活三大领域。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运行、碳市场能力建设、绿色金融服务、社会碳中和等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度四川自愿减排量交易规模居全国第三,约占全国交易总量的23%;建成碳市场能力建设基地12个;碳中和活动场次增长超过4倍,碳排放抵消量近16.7万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中国建设银行四川分行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天投恒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四川海创尚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乐山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四川绿色转型升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