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一期第二十六讲-踏莎行

词一期第二十六讲-踏莎行

00:00
59:18

小令第二十六讲

这一讲我们学习词牌:踏  莎  行

一、简介

踏莎行,莎是多音字,即读shā,也读suō,这个词牌读作踏莎(suō)行,取莎草的意思。踏莎行,押仄韵。双调58字,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64字或66字,仄韵。钦定词谱共收录了935首。

词谱

格一: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例词: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此调以晏殊词为正体。

格二:(转调踏莎行)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平平中仄,平平中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韵),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转调踏莎行    曾覿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二、踏莎行词牌特点和写作要求:

1、上下片起句例用对仗。

2、由于踏莎行有三个相连的7字句,如果不注意句式,会造成呆板的读感。

我们知道律诗为了避免呆板,中二联格式会要求避免雷同。

所以,踏莎行的三个相连的七字句,在写作上就要注意,三个七字句的句式尽量不要相同,要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避免呆板,使句式明快活泼起来

三、例词赏析:

踏莎行 (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吕本中的这阙词以构思精巧见长。

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这阙写别恨,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

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上片的起句,和下上片结句更是警句。

这阙《踏莎行》有着一种朦胧美。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

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

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

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 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在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更是我们要学习的。

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唐代张谓《早梅》诗说它们形似难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而宋代王安石则从另一角度表现其不似,《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在本词中词人在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 :“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 。

在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

“恼人”意思是“撩人”,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在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

  江淹《恨赋》中名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李白《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此诗说的是送行时看到春草如茵,绿水如染,正是此春光反而增加了诗人的惆怅。

李诗说的是姑娘在湖上采蘋,秋日明丽、荷花红艳,但此景不使人欢,反叫人愁,这是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

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

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 ”的“恨 ”。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是秦少游因坐党籍连遭贬谪时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景色,以写景为主,景中见情。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

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闭居孤馆,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从时间上来看 ,上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

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

“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在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

“桃源”,令人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在人间再也找不到了 。

开头三句 ,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 ,岂堪也,词人在这重重凄厉的气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 :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下片抒发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愁恨心情。词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

 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

这里的词眼是“砌”字。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在如此深重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

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岭山,即词中所写的“郴山”。

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 ,又北经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

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

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在写作上,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 。

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

下片开头亦用对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踏莎行 赋稼轩,集经句。(宋·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在古人心目中 ,“经 ”是至高无上的圣贤之教,而诗词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艺 ”,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性格豪放不羁、富于创新精神的辛弃疾,却偏要突破这些清规戒律,将二者融于一体。

辛弃疾的这首《踏莎行 》,便是集经句而成的一首佳词。

此题曰“赋稼轩”,“稼轩”乃词人乡村别墅之名。据宋洪迈《稼轩记》载,信州郡治(即今江西上饶)之北一里余,有空旷之地,三面附城,前枕澄湖如宝带。

辛弃疾第二次出任江南西路安抚使时,在此筑室百间,置菜圃、稻田,以为日后退隐躬耕之所,故凭高作屋下临其田,名为“稼轩 ”。

又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辛弃疾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自江西安抚使改官浙西提点刑狱公事 ,旋为谏官攻罢,其后隐居上饶带湖达十年之久。因此,这首词很可能作于他赋闲之初。

此词上片开篇“进退存亡”,语出《易·乾文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是说只有圣人才能懂得并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存则存,该亡则亡,无论是进是退、是存是亡,都合于正道 。

“行藏用舍 ”,则是对《论语·述而》载孔子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云云的概括。即是说,倘若受到统治者的信用,就出仕 ;倘若为统治者所舍弃,就隐居。

“小人请学樊须稼 ”,亦用《论语 》。该书《子路》篇载孔门弟子樊须请学稼,孔子曰 :“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种菜),孔子曰 :“吾不如老圃(菜农)。”樊须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以上三句实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自己现在既不为朝廷所用,那么不妨遵循圣人之道,退居田园,权且做他一回“小人 ”,效法樊须,学稼学圃。接下去“衡门”二句,着重写自己归耕生活的乐趣。

上句出《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衡门”,谓横木为门,极其简陋,喻贫者所居。“栖迟”,犹言栖息、安身 。

此系隐居者安贫乐道之辞,词人不仅用其语,且袭其意。

下句则出《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谓太阳落山,牛羊归圈。

诗的原文是思妇之辞,以日暮羊牛之归反衬征夫之未归,词人却借此来表现田园生活情调。

要而言之,上片主要讲自己归隐躬耕不仅合乎圣贤之道,而且恬静可喜。为另一层次,紧承上文,进而抒写归耕后的自适其乐。

此词下片笔锋一转,用反对“学稼 ”的孔夫子,来进一步说明耕稼之乐。“去卫灵公”一句,又用《论语》。

据《卫灵公》篇载,灵公问阵(军队列阵之法)于孔子,孔子答曰 :“俎豆(礼仪)之事,则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 ,未尝学也 。”明日遂离卫而去。

按《史记·孔子世家》,灵公问阵、孔子去卫,事在“遭桓司马”之后。作者这里将“去卫灵公 ”句置于前,可能与《史记》不属于“经”,用此与题例不合有关。

“遭桓司马”,见《孟子·万章上 》。“桓司马”即桓魋,时为宋国的司马,掌管军事。孔子不悦于鲁、卫,过宋时“遭宋桓司马将要(拦截)而杀之 ”,不得不改换服装,悄悄出境 。

“东西南北之人也”一句,为《礼记·檀弓上》所载孔子语,盖谓己周游列国,干谒诸侯,行踪不定。这里故意用孔子一意从政但却四处碰壁的故事,以引出下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这两句亦全用《论语》。上句见《微子》篇:“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各持一耜,并肩而耕)”,孔子路过其傍,命弟子子路向他们询问渡口何在。

桀溺对子路说:天下已乱,无人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你与其跟从“ 避人之士”(远离坏人的人,指孔子),不如跟从“避世之士”(远离社会的人,指自己和长沮)。

下句则出自《宪问》篇:微生亩谓孔子曰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这两句意思很明显,即孔子那样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走,不如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来得逍遥自在。

从而进一步突出词人自己陶陶然、欣欣然的归耕之乐。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充满了对大圣人孔子的讽刺和挖苦,是对孔圣人的“大不敬 ”。

但细加品味,那执着于自己的政治信念、一生为之奔走呼号而其道不行的孔子,实是词人归耕前之自我形象的写照。

讪笑孔子,正所以自嘲也。其中不知有多少对于世路艰难的叹慨,对于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惆怅与愤恨!

所以词中讽刺孔子,正突出了孔子的伟大形象

从集句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此词“东西”、“长沮”二句天生七字,不劳斧削;“衡门”、“日之”二句原为四言八字,各删一字,拼为七言 ,“丘何 ”句原为八字,删一语尾助辞即成七言,亦自然凑拍。

通篇为陈述句式,杂用五经,既用经文原意,又推陈出新,音调抑扬,浑然一体,实是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业:填词--踏沙行

【词谱】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长堤绿一痕

    老我是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