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正本《论语》九十三讲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102.正本《论语》九十三讲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00:00
05:53
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践行,既往开来,编写儒家、道家系列经典解读教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知行合一的正本国学老师,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为大家朗读正本系统创始人黄柏力老师解读的儒家、道家系列经典。

第九十三讲
  【原文】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子夏说:“虽然小的技能,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用它来实现远大目标恐怕受到局限,所以君子不会这样做。”
  【讲解】“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小道”指技能。“必有”指也一定有。“可观”指可取之处。“致远”指实现远大目标。“恐”指恐怕。“泥”指受到局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子夏说:“虽然小的技能,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用它来实现远大目标恐怕受到局限,所以君子不会这样做。”
  什么是大道,是关于宇宙人生究竟圆满的学问。那什么是小道呢?通常指谋生的一些技能。行大道就是内求修身,行小道就是外求结果。现在的教育讲的多是小道,而非大道。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什么才是能量呢?智慧就是能量。知识可以学到,智慧学不到,因为本自具足,只能开发。
力量和能量有什么不同?
  第一,发挥的作用不同。英雄征服世界,靠的是力量。圣人征服自己,靠的是能量。力量可以把一个人打翻,但爬起来他还是他。能量可以让一个人感动,从此发生改变。
  第二,获取的方法不同。为学日益,外求知识,分别执着,获得力量;为道日损,内修智慧,看破放下,获得能量。
  第三,作用的原理不同。使用力量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计划,主动出击,强调的是控制力;使用能量要自在随缘、无为而治,自然感召,需要的是感召力。
  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呢?
首先,要有诚敬之心。诚是深信不疑,敬是听话照做,知行合一才有能量。
其次,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把观照的焦点,放在分清内求还是外求,内求修身坚持,外求结果打住。
  最后,深信因果。认命还要改命,无论什么结果都是自作自受,不要妄想在结果上去努力,我们要改变的是因,因变了,果才会变。努力做好自己,一切都能感召。
  科学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科学家们看到的都是自己阿赖耶识变现的产物,妄心攀缘妄境,得到的只能是妄想。一旦起心动念发生改变,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就像小孩子玩万花筒,一会告诉你像这样,一会又告诉你像那样。后面的理论推翻前面的理论,很正常,万花筒每转一次,科技就“进步”一点。
  只有开悟的人在甚深禅定中证得的境界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每个觉者证到的都一样。正所谓“圣心相通,佛佛道同。如来者,今佛如古佛再来”,真理只是一,谬论百千万。

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学习、力行圣贤经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一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学老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