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后生可畏有条件。
我们要介绍《论语‧子罕篇》的第20、21、22、23这四章。
先看第20章,原文是:
子曰︰“语(yù)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意思是︰
孔子说︰“与他谈话而从不显得懈怠的,大概就是颜回吧!”
孔子本章,称赞颜回的学习态度。
孔子是老师,颜回是学生,老师与学生谈话,得出本章的内容:那就是学生从不显得懈怠的,大概就是颜回吧!这表示其他的学生,做不到颜回的这种表现。那么,要问的是,其他的学生为什么会懈怠呢?
譬如有的是没有坚定的心志,像宰我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公冶长篇5.9〉);有的是缺乏明确的信心,像冉有说自己力量不够,孔子说他“画地自限”(〈雍也篇6.12〉);有的是局限自己的专长,像子路喜欢带兵作战,而对音乐不肯下工夫,孔子说他“登堂而未入室”(〈先进篇11.15〉)。
有的是自己觉得不错了,像子贡喜欢评比别人的优劣,孔子说“我是没有空闲做那样的事”(〈宪问篇14.29〉);遇上子夏,念书小有成绩,孔子就鼓励他要继续上进,做个“气度恢弘的君子儒”(〈雍也篇6.13〉)。
以上列举的,都是列名四科十哲的高材生(〈先进篇11.3〉)。他们都有各自的限制,他们与老师谈话时,都达不到颜回那种不懈怠的水平,颜回可以不懈怠,因为他聪明过人,知道有孔子这样的老师,是一生的造化。
在《庄子‧田子方篇》有一段描写颜回的学习情况,十分生动。
颜回请教孔子说:“老师慢行,我也慢行;老师快走,我也快走;老师奔跑,我也奔跑;但是老师奔走如飞,绝尘而去,我却干瞪着眼,落在后面了。”这段话与颜回在〈子罕篇〉前面(第11章)说的“仰之弥高”那一段对照,可谓十分有趣,因为在那儿,颜回最后说:当我想要进一步追随老师时,却又找不到路可以走了。
试想,颜回面对这样的老师,他在谈话时会懈怠吗?他在修德上会松懈吗?
其次,看〈子罕篇〉第21章,原文是: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意思是︰
孔子谈到颜回时,说:“可惜他已经死了!我只看到他不断地进步,没有见到他停下来。”
在孔子71岁时,颜回过世,孔子为此伤痛不已,本章是孔子对颜回的一句评论。
开头所谓的惜乎!是感叹这个杰出弟子不幸过世,接着,孔子说他只看到颜回一直在进步,而不曾停下来。还记得前面(〈子罕篇9.19〉)的堆土成山的比喻吗?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当时我们以两个“吾”字为重点,强调自我的觉醒与主动的抉择。现在,本章说到颜回进而不止,正是最好的示范。
如何进而不止呢?
在《易经‧干卦‧大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颜回正是自强不息的表率!在《易经‧系辞传下》谈到复卦(第24卦)时,说“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代表他知过能改,并且不贰过。还有,颜回在孔子看来“三月不违仁”(〈雍也篇6.7〉),努力走在人生正途上,像这样的学生短命而死,让天下人都会深感惜乎!
接着,看〈子罕篇〉第22章,原文是: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意思是︰
孔子说:“谷子生长了却不开花的,有这样的情形啊!开花了却不结实的,也有这样的情形啊!”
谷子种在地里,有适宜的阳光与水分,渐渐长大,先是开花,后是结果。要到结成果实长出新谷,才算大功告成,完成这一代谷子的责任。
孔子以此为比喻,想要说明什么?广泛来说,是要鼓励学生坚持讲学修德,最后从政做官、造福百姓,才算完成了读书人的天职。但是,有些人稍有小成,而尚未真正成材,有如苗而不秀,也有些人已经成才,但因为某些缘故,而未能贡献社会,有如秀而不实。
本章的比喻,也有可能是顺着上一章的说法,是孔子在感叹颜回早逝,就是秀而不实,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
最后,看〈子罕篇〉第23章,原文是: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意思是︰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重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会比不上现在的人呢?不过,到了四十岁或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好的名望,也就不值得敬重了。”
本章是对后生晚辈的肯定,正由于后生可畏,人类文化才有可能推陈出新,不断进步。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客观的现实。怎么知道下一代会比不上这一代呢?但是,一代比一代好,并不是自然演变的现象。
孔子在此,设定了一个条件,就是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也就不足畏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无闻”二字是什么意思。
我们以“无闻”为没有好的名望,所依据的是:第一、在〈宪问篇14.43〉孔子批评原壤时,说他“长而无述焉”,就是长大了没有什么值得传述的贡献,也就是四十、五十而没有好的名望。另外,曾子说: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就是到了五十岁还没有得到行善的名声,那就谈不上什么名望了。
总之,年轻人如果不断上进,努力择善固执,到四十、五十应该会有好的名声,这样的人值得敬畏。
不过,明朝的王阳明对本章另有解释:他认为“无闻”是未曾闻道,也就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听过道,那就不值得敬重了。但是五十以后,也有可能闻道啊!并且在〈里仁篇4.8〉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就是一个人可能在任何年纪就闻道了,这与四十岁、五十岁没有什么特别的关联。
因此,我们还是以“无闻”做为没有好的名声,为人所知。这样的解释,或许比较合适。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颜回的一直进步足以说明,他有知遇之恩,珍惜与老师学习的每一刻,如果他学点中医就好了,也不会让老师这样遗憾。谢谢老师
以一知十,强如颜回最后也觉得往前无路可走了,夫子上达,让人仰望,也许不寻求路才会看到至善吧!颜渊,子贡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