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7日16时31分,迎来小暑节气!
天气虽热,却也不影响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追觅一方清凉:荷风送香,竹露滴响;雨过云收,水冷瓜甜;纱厨藤簟,罗扇轻缣;神清气爽,心静生凉……
夏日长长,我们悠悠慢慢,不燥不烦。
小暑·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小暑·三候
徐立京 徐冬冬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小暑初候 温风至
小暑节气到来,夏天只剩最后一个月了。
《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哪怕“小”,但只要跟“暑”沾边,就意味着躲不开的炎热。民间的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之间,让人无处可逃,吹在身上,闷在心里,如同火燎。
这就是“温风至”,小暑初候的特征。
酷暑里最惬意之事,似乎就是寻得一处阴凉。古往今来的文人描绘小暑时节的诗词,多有雨后、荷间、夜风中、明月下偶得清凉的快意。
最美的小暑时节之花,自然是荷花。农历六月也被称为荷月。
盛夏赏荷,是古今文人的一大快事。不独是因为荷花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还因为荷花身上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中国智慧:心之静。越是酷热,荷花开得越是娇艳,亭亭玉立在滚滚热浪之间,显得那么娇美,那么安静,那么享受。
“心静自然凉”,这是古人在艰苦环境下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是生活的智慧,也有着通今达古的哲学含义。
夏日里的阴凉,不在密林深处,而在心灵深处。
小暑二候 蟋蟀居壁
蟋蟀,这个宇宙间的小小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极为灵敏的知觉。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中所谓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时节,此时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鸣叫着,歌唱着,躲避着热浪的小小蟋蟀和我们人类一样,看到了四季里最美的浓荫,最美的晚霞。此时的天空,就是一幅幅绝妙的抽象绘画,永不倦怠地挥洒光与影,组合出一幕幕迷人的景象,诉说着谜一样的语言,吸引着人们去驻足,去仰望,去感受。
面对暑热阵阵,有人以为苦,有人以为喜。
南宋陆游苦于暑热,写下了《苦热》诗:“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金代的庞铸则作《喜夏》一首:“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暑中得乐,好不潇洒!
暑热有良辰,吾心吟锦时。寻一处浓荫,坐望阳气蒸腾,霞光满天,静听生命的鸣唱。日子如流水般悠然。
小暑三候 鹰始鸷
在小暑时节里,有一个特别的节点,就是入伏。
从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伏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到了什么程度?
“鹰始鸷”。
“鹰始鸷”又作“鹰始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击,搏击也。”雄鹰开始远离地面,翱翔在清凉的高空中,以躲避蒸烤大地的滚滚热浪。故而在季夏的傍晚,很容易见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席卷天地的高热,频繁出现的大雨,造就这个时节鲜果特殊的味道。芒果、龙眼、水蜜桃,带着只有暑气才能熏出来的香甜和饱满的汁液,给人们以酷暑难耐里的享受与犒劳。
一个“伏”字,异常贴切地描述了小暑大暑时节天地变化的特征。一片叶、一朵花、一只虫子、一群鸟雀,所有的生命,皆在变化中展现出多姿的状态。
小暑·草木人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但长白山的小暑,
风凉凉的,还残留着春的柔情!
今天,带你去见
海拔2000米高山苔原带的夏天!
小暑·十事相告
1,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风送香的时节,别忘了好好欣赏。
2,“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日子愉快,发出声响。
3,食新,吃藕。吃新米、喝新酒、食新果,别忘了再来一盘清热生津的莲藕。
4,听一场雨。夏天的雨,是流动的绿,清脆微凉,落进心里。
5,睡一个长长的午觉。在开了空调的房间里,在平滑凉爽的竹席上,在浓荫蔽日的大树下。
6,静静地看一场晚霞。看云聚云散,霞光万丈,震惊于大自然的美,然后记在心里。
7,读一首夏天的诗。比如,“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比如,“我可否把你比作一个夏日”。
8,遇见你的crush。你知道的呀,许多怦然心动都发生在夏天。
9,放下俗务,休养生息。听古人的话,“应夏藏,闭门谢客。”
10,热爱生命。“眼看着阳光明媚,树木突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得那么快,我就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