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诗人相聚杜甫草堂,解读一位华裔诗人的“精神返乡”

众诗人相聚杜甫草堂,解读一位华裔诗人的“精神返乡”

00:00
04:38

成都是中国诗歌的重镇,杜甫草堂更是中外诗人敬仰的诗歌圣地。7月4日晚,杜甫草堂迎来一位远方来客,美籍华裔诗人施家彰。他的中译本诗集《玻璃星座》首度出版。

吉狄马加、王家新、梁平、黄少政、尚仲敏、徐贞敏、凸凹、汤巧巧、赵晓梦、桑眉、吴小虫、李铣等十多位诗人、诗评家齐聚一堂,夜话施家彰诗歌写作的东西方文化元素,以及他所呈现的独特的诗歌美学。

草堂夜话活动现场

施家彰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理科生,受到诗歌的召唤,弃理从文,研习诗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他曾多次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从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到李贺、李商隐、八大山人等,多数作品结集在他的翻译诗集《丝龙》中。

“他是继庞德之后,再次将中国古典诗歌带到世界的人。”诗人王家新表示,“从他的诗作《玻璃星座》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乃至哲学思想对施家彰的影响。”

王家新,图据视觉中国

可以说,生在美国却拥有东方血脉的施家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亲近,既是受到祖先的感召,更是一次主动的皈依。“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本质上是一次‘寻根’。”王家新称《玻璃星座》是送给中国诗人和读者的珍贵的礼物。它带有启示性地告诉我们,如何将复杂的、多维的现实感受、印象和经验,融入诗歌。

“史春波的译本很好,可以让中国读者很好地进入施家彰的诗歌语境,”尚仲敏补充道,“一个美国诗人,写出来的诗却有典型的中国诗歌美学特征,给人感觉清新透明,浑然天成。”

《玻璃星座》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从属王家新主编的“子午线诗歌译丛”之一。这本诗集选取了施家彰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获得普利策诗歌奖提名的《罗盘玫瑰》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视线》等,呈现出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活动现场,中国诗人就诗集中所展示的诗歌美学纷纷发表看法。

赵晓梦强调了施家彰对日常生活的凝视和提炼,“他将天地自然间存在的各类关系书写得如此自如,给人一种强烈的亲切感。读了他的诗集,你就知道,AI绝对无法替代我们的诗歌写作。”

“在施家彰半个世纪的绝大部分甚至每一首诗中,我们都能看见他的地理。”凸凹则着重解读诗集中的地理因素,“施氏诗歌中具象的山岳、河流、动物、植物、风物、城镇、建筑、厂区、事体、星空乃至宇宙,与他抽象的诗思,面对面,点对点,做到了完美对位与斗榫。”

汤巧巧教授点出施家彰诗作中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李铣则用王国维的“无我之境”阐释施家彰如何将美国的社会观察同中国的古典哲学作出呼应和互动。

施家彰表示,他的诗歌属于英美诗歌传统,但自己的确非常注重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并深受启发,比如屈原的《天问》——这些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这本诗集的精神特质。“像屈原一样,用发问的方式,挑战读者,”施家彰说,“希望能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世界。”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表示,“作为美国华裔诗人,施家彰来到杜甫草堂,可谓是一次‘精神返乡’。”在他看来,施家彰的诗歌无论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还是修辞形式的表达,都具有一种高贵的品质:保持宏观的创作的同时,却能关注细节,用词准确。“你能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英美诗歌传统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这些诗作隐含了一种幽微的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回响和伟大的继承。”

红星新闻记者 蒋庆 李瑞峰 编辑 程启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