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风范

圣贤风范

00:00
11:18



上一次我们谈到夫子治学的态度,今天我们继续从夫子的行持、从经典当中寻找夫子为人师的风范。首先第一点,智慧。


智慧表现在哪里?“务本”,找根本。《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会爱父母,进而才会爱他人,因为移孝作忠,就能忠于国家、忠于领导;人会敬爱兄弟姐妹,进而才会爱护同学、朋友,种种矛盾就化解了。


“务本”太重要了。儒释道的圣人都让我们从孝道开始做起,这是做人的本,不能本末倒置。老子也讲忠孝友悌,都是从这里做起。所以,要让圣贤教育发扬光大,和谐社会,就要从我心做起。


比如为人师,“人能弘道”,就把老师的本分尽到;为人父,就把父亲的本分尽到;为人妻,就把妻子的本分尽到。每个人就在自己的身份当中行大道,行仁道,接触我们的人,看到我们的人,都会受感动,这个道就弘扬出去了。


第二点,夫子的智慧体现在看问题非常深远。《了凡四训》中说:“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夫子当时的威望非常高,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弟子当中,子路勇猛第一;治国的智慧,颜回第一;冉求的理财能力很强;子贡的口才,无人能出其右。


《了凡四训》中有一个例子,夫子的学生子贡,把被贩卖到其他国家的鲁国百姓赎了回来。按照当时的法律,鲁国政府会拿赎金奖励子贡,子贡说不用了,他很慷慨。


结果夫子知道了,就责备子贡。这么做好像很高尚,但当时的鲁国人民普遍都不富裕,不像子贡是大商人。如果子贡不领赎金,以后其他人想救人时就会犹豫,觉得子贡都没有领赎金,我把人赎回来了,也不好意思领。他一犹豫,可能就没有把人赎回来,这就断了一个人重要的人生机缘。


所以夫子抓住这个机会点教育子贡,做任何事,要考虑整个社会、国家、民风的现状,不能率性而为。圣贤人做事,是要移风易俗。


夫子看事情是看整体、看影响,所以看得深远。做老师的看待事物也要深远,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智慧。


第三点,有智慧的人用预防法,不是等到染上了坏习惯再来教。夫子说“少成若天性”,《易经》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教育的智慧体现在“禁于未发之谓豫”,不仅教育他人,还要教育自己。


自己没有染上的坏习惯,“未生恶令不生”,以后也不能染上;“已生恶”,一定要马上改掉,“过则勿惮改”。夫子说,“君子有三戒”,这个戒就是预防,“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保护青少年的心灵非常重要,“非圣书,屏勿视”。孩子是需要保护的,还要让他们有是非邪正的判断力,隔绝这些污染源。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斗是好胜心、嫉妒心。同龄的人竞争比较强,看到另外一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人,表现比我们好很多,可能心里会不服气,不懂得“道人善,即是善”“见人善,即思齐”。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的患得患失之心一般都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人生最重要的是提升灵性、提升智慧,而不是贪求很多物质方面的东西。这是“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教育智慧。


第四点,因材施教。老师了解学生的程度、心态,才能更好的指导他。夫子因材施教,是观察每个学生的心态跟他的家庭情况,不是一成不变。


《论语·为政第二》中提到“孟懿子问孝”,孟懿子是一位大夫,也是夫子的学生,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前交代他们兄弟两个:“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向夫子学礼,求学问。”于是孟懿子请教夫子,孝是什么?夫子回答:“无违。”


樊迟驾马车带夫子回去,夫子就对樊迟说,刚刚孟懿子问孝于我,我跟他说“无违”。樊迟就问,“夫子,无违是什么意思?”夫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跟夫子学习,是孟懿子父亲的临终交代,决定不能违背,这就是礼敬自己的父亲,这就是尽到为人子的本分。


“子夏问孝”。夫子讲“色难”,和颜悦色奉养父母,难。一开始跟大家讲到“无违”,要顺父母的心意,不要违逆,所以“孝顺”的“顺”字就在这里体现。父母讲得对的,要赶快去做;父母的做法不妥,也不要马上顶撞,要顺势而为,再找机会规劝。


所以这个顺很重要,没有一点让父母不欢喜的态度出现,顺父母,他们才能心宽。所以孝子跟我们的差别就在存心不同,他们念念为父母着想,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可贵的。夫子就同一个问题,对每个学生的指导都不一样,这都体现了因材施教。


第五点,抓住机会教育点。《礼记·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节因缘到了,学生也信任老师,这个时候指点他,他会印象深刻。


有一次,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不想别人这样对我,我也不会这样去对人。夫子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说“端木赐,这不是你的境界,你没有那么高。”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很不简单了。


我们不希望别人误会我,我们也不要误会别人;我们不希望别人怀疑我,我们也不要怀疑别人;我们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发脾气,我们也不能随便对别人发脾气。


第六点,相观而善。“相观而善之谓摩”,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论语》里面,夫子赞叹尧帝、大禹、管仲,让学生学习、效法,“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夫子还列举了几位优秀的弟子,“子产有君子之道四”“有颜回者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效法颜回。


我们带一个班,或者管理一所学校、企业,把优秀的榜样列举出来,也可以让大家相观而善,传递正能量,让这个大集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整理自蔡老师《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