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

【卷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

00:00
07:06

【11.8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11.8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为欲愈;脉紧者,为未解。
【11.82】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11.8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
【11.84】下利清谷,下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11.8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11.8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11.8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11.87】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11.8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11.8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11.9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1.9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11.92】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
【11.9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1.9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1.94】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11.95】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11.96】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11.97】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11.98】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11.99】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11.100】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11.101】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11.10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1.103】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11.104】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11.105】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
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11.106】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下利,利之则愈。
【11.107】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11.108】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11.109】哕逆,其人虚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11.110】诸呕,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1.111】便脓血,相传为病,此名疫利。其原因于夏,而发于秋,热燥相搏,逐伤气血,流于肠间,其后乃重,脉洪变数,黄连茯苓汤主之。
【11.112】病人呕吐涎沫,心痛,若腹痛,发作有时,其脉反洪大者,此虫之为病也,甘草粉蜜汤主之。
【11.113】厥阴病,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而痛,手足厥冷,是其候也。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11.114】寒疝,腹中痛,若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1.115】寒疝,腹中痛,手足不仁,若逆冷,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者,乌头桂枝汤主之。
【11.116】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时有上下,此为狐疝,宜先刺厥阴之俞,后与蜘蛛散。
【11.117】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迟则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11.118】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11.119】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11.120】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1.121】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1.122】消渴,欲得水,而食饮不休者,文蛤汤主之。
【11.123】小便痛闭,下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其名曰淋,此热结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汤主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