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上)

【卷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上)

00:00
07:11

【11.47】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11.48】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11.49】厥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11.50】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11.51】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11.52】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11.53】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11.54】伤寒,六七日,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11.55】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11.56】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11.57】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知自愈。
【11.58】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11.59】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
【11.60】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11.61】病者手足厥冷,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11.62】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11.63】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11.64】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11.65】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11.66】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11.67】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11.68】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也。此为亡血,下之则死。
【11.69】伤寒,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11.70】伤寒,脉促,手足厥逆,不可灸之。
【11.71】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11.72】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11.7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复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11.7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汤主之。
【11.7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11.76】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11.7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以人参干姜汤与之。
【11.7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11.7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