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广州天河区一处叫骏景花园的楼盘开卖,新房价格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如今2023年,骏景的二手房均价在6万元/平方左右,20多年翻了 60倍。
那些独具眼光的炒房客赚的盆满钵满,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自1998年开启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财政收入之一的 土地出让金收入 一直水涨船高,到2007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直到2020年已经升至8.4万亿元,是1998年的 200倍。
土地出让金快速增长,地方财政对其依赖也越来越大,2017年起,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开始超过三成,到2021年,这个比例是41.81%
数据源于证券时报这篇文章:
用 /地方财政收入 即可衡量出每座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但由于网上公开数据有限,我采用了一个简化版的公式。
因土地出让金收入远大于房产相关税收收入,这里只取土地出让金收入一项,而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是放在财政收入的 政府性基金收入 这一项,且历年土地出让金都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0%以上,因此公式可以简化为
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取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为例,计算2022年该比例如下:
西安:62.4%
佛山:60.7%
南京:57.1%
成都:55.4%
东莞:47.7%
广州:46.8%
长沙:46.3%
重庆:45.4%
苏州:42.4%
郑州:42.3%
宁波:41.7%
青岛:39.7%
杭州:39.3%
深圳:38%
上海:34.1%
武汉:33%
北京:27.7%
昆明:21.7%
天津:18.6%
一线城市得益于城市产业的优质结构,税收收入相对充足,因此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低,而大部分新一线城市尚处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期,土地供需双旺,因此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把二三线城市的数据也拉出来,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825亿元,同比22年一季度下降 21.8%,而2022年一季度同比21年则下降了 26.1%,逐年下降,而且这个比例看起来很大。
土地财政下滑,支出也就没那么大方了,所以可以看到最近体制内的一些动作,比如清退编外人员,编内人员降薪,以及这两天的新闻,深圳地铁五期规划砍了30%,杭州去年获批的地铁四期规划从17条缩减到9条,成都的从55条缩减至36条等。
对于未来如何弥补土地财政下滑损失的收入,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提到,可效仿发达国家,从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具体是提高直接税的比例,直接税我查了下包括 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遗产税等;
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则说,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以外的产业,创造更好营商环境,以此让税收增长更快,弥补卖地收入的缺口。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说,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最大的一块资产,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让300万亿的国企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3万亿的收益增加,足以弥补土地财政减少的缺口。
不知大家看到以上第3点有无焕然大悟的感觉,近段时间有非常多国企领导层落马的新闻,包括在成都太古里牵手的那位,这绝不是偶然,相信国企的反腐未来会越来越严格。
同时我感觉上半年A股的中特估行情可能也与此有关,资本已经提前觉察到国家肯定会做强做大国企,来弥补土地财政收入的下滑。
另外可以期待一下6月20日最新LPR的公布,感觉市场对LPR再降的预期已经打满,从A股地产相关股票最近开始回升也能感受到。
END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