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选

马原: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选

00:00
06:35

马原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选题


12019年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带火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然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堆砌。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能与创造社会历史画等号。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不在社会外部而在社会内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并借此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在“人们”中,又有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的区别。见《2024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第56页“拓展与点拨”。


“拓展与点拨”:


历史的创造者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人人创造历史”。因为在“人人”中,既有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也有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种力量的人才属于历史的创造者,其他人至多只能算是历史的参与者。


2、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物质标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技术形态与生产形态的统一都不符合题意。


4、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不断改造世界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集中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不断改造世界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集中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与此同时,人类自身又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不断实现着人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规律是无法被改造的)


5、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6、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国家政权.


7、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


会的“骨骼系统”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存在,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以及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以及分工协作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表现,但没有揭示生产关系的实质。


9、马克思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在生产关系中,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一前提决定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


10、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生产工具的状况


生产力是结构复杂的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1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2、中国北方有句俗语:“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种略带戏谑的提法常用来比喻有些事情虽然人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也听说过、见识过,略有了解。与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相比,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的当下,很多年轻人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然而这句流传广泛的俗语依然能够被广大群众理解并继续使用。这一现象对我们的启示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也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等,以感性认识为主;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语言学、形式逻辑、自然科学等,以理性认识为主。“绝对稳定”的提法是错误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可能领先或者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虽然题干中这句俗语描述的生活场景已经不常见了,但是人们仍然可以理解并使用它,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