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6.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00:00
02:01

6.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原文】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1]也。

【简介】

选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序》。

【注解】

[1]大经:常道、常规之义。

【语译】

养性,需要不断修炼本性而至良善,当本性自然向善的时候,即使不修炼,无论到哪里没有不顺利的。本性自然向善,内外百病都不会发生,各种祸乱灾害也不会无缘由地发作,这是“养性”的大原则。

【阐释】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养生重在养性,养性必须以养德为要,此乃为人之道,为医更应如此。

今天流行的“养生”观念,在古代更多地被称为“养性”。“养性”的内涵比“养生”更加丰富。这是由于在古代哲学观念中,“性”作为“天性”,是天人相通的桥梁和关键。“性”是人的根本,即“本性”,既表现为“心性”,体现道德的维度;又表现为“生性”,是“生之质”,体现生命的维度。因而人的“德性”,是把生命意义和道德品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人的本性在时时刻刻和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内在的、深刻的、持久的影响。因而“性”更是“禀性”“习性”。古人大多接受孟子的主张,认为人性是善的。但人的善性会被放逐,会被蒙蔽,会迷失,因而就要通过善行的修养,逐渐找回人的善性,这就需要“习以成性”。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养生”既要“养形”,又要“养心”,通过“习以成性”让本性良善,自然就能实现延年益寿的功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