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3年6月10日上午9点,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发起,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BRTV北京时间、华商传媒集团二三里资讯、新疆日报石榴云、宁夏广播电视台红枸杞客户端、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新黄河客户端、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1818黄金眼、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福建日报社东南网、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大型直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守护·传承 藏在非遗里的美好》,通过直播形式展现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从文化、历史、可持续等不同角度,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非遗的时代风采,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寻觅藏在非遗里的美好。
黑龙江·哈尔滨
化腐朽为神奇的传承魅力——麦秸工艺
小麦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起源于民间的麦秸画,诠释了麦草以腐朽化神奇的艺术生命力,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麦秸工艺始于1883年,民间老艺人乔淑荷的父亲乔汝翼把老家父辈用麦秆编草鞋、背包、风筝和一些生活用品的手艺在哈尔滨落地生花,研制出现如今的麦秸粘贴工艺画,并传承至今。麦秸画工艺第五代传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文侠老师带您领略流传了一百五十年的民间技艺、欣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传统工艺——麦秸画,共同走进麦秸艺术守护者的世界,在风吹麦浪间,感受着来自黑土地的艺术芬芳!
执行媒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
北京
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京中有善口技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是清代林嗣环所写的名篇《口技》,用短短数百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作为第三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口技第四代传承人张建平,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峪村第一书记,把非遗文化带到了京郊乡村,促成了全国首个“非遗口技”+民宿项目,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以非遗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执行媒体:北京广播电视台BRTV北京时间
陕西·西安
聆听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带你回溯盛唐辉煌
唐朝天宝年间,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勋卓著的汾阳郡王郭子仪部将何昌期,率部在潏河南岸的何家营村安营扎寨,人称“何将军营”,后来名叫“何家营”。何昌期将军爱好音乐,谙熟音律,他召集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不断整理、加工、演奏宫廷音乐,进而形成了今天的何家营鼓乐。何家营鼓乐不同于一般民间音乐,具有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特点,又带有民间音乐古朴浑厚的风格。其乐谱全是手抄的古代的半字谱。 2005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西安鼓乐榜上有名。2009年,何家营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执行媒体:华商传媒集团二三里资讯
新疆·和布克赛尔
来和布克赛尔听悠悠长调《江格尔》
《江格尔》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是集说唱、表演、音乐伴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通过传唱以江格尔为首领的宝木巴家园十二名雄狮、三十五名虎将以及六千多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园与蟒古斯魔鬼征战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壮举,展示了以宝木巴家园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
执行媒体:新疆日报石榴云
宁夏·固原
一刻一雕 一削一琢 看魏氏砖雕 品非遗故事
古人说:“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凡有古建筑处,总能见到砖雕的身影。砖雕,是藏在建筑里的文化印记。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魏氏砖雕艺术,发展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以细致的雕工,严谨的构图,朴素的纹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5代人的传承,这项承载着古韵的技艺延续至今。2014年,固原砖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隆德魏氏砖雕的非遗传承人们,在“守艺”中实现“破”与“立”,他们日夜与青砖为伴,在刀尖上流转出精湛技艺。
执行媒体:宁夏广播电视台红枸杞客户端
河南·郑州
蒸蒸日上 百年未变的非遗味道
老蔡记创始人蔡士俊系河南省长垣县人,清朝末年在北京皇宫帮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他在几位朋友的资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创制了蒸饺和馄饨配套经营。1919年军阀混战,为避战乱,取道开封来到郑州,在郑州西二街路东找了个铺面重操旧业。1939年购买了德化街100号半间小楼门面房,凭着祖传技艺,且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的原则,生意越做越大,蔡记蒸饺、馄饨成为郑州市有名的风味品种。老蔡记蒸饺是郑州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蒸饺成品具有皮薄微黄、色泽油亮、香味浓郁等特点。蔡记的特色馄饨特别注重制汤,选用猪腿骨、肥母鸡坚持按比例下锅,馄饨形如灯笼,配以榨菜、紫菜、香菜等,皮薄、肉香、汤鲜、味道鲜美,与蔡记蒸饺配套经营,相得益彰。消费者中有“出门百步外、余香流口中”的美誉。
执行媒体: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
山东·济南
济南皮影戏:老手艺里藏着“新”故事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话是对皮影戏艺人的称赞。一方纯白的幕布后面,皮影戏人又演又唱,配以铿锵的民间曲调和接地气的大众故事,总能引来阵阵喝彩声。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皮影戏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在山东济南,有一个李氏家族,他们世代致力于皮影戏的传播与发展,让济南皮影一度成为泉城的一张名片。85后的李娟是济南皮影戏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百年来济南皮影的第一位“女掌门”。在她的演绎下,皮影不再仅仅是一门“老手艺”,更成为流行“潮玩”,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执行媒体:新黄河客户端
上海
绵延近四百年的民族瑰宝: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
2011年,“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素功制墨名列清代“四大名墨”之首,传绵十五代,享誉国内外,至今已350余年。始创于徽州、迁苏州、进上海,师法传统的徽派制墨工艺、广纳百川的海派书画艺术、与时俱进的沪商开拓精神,相交融合,结出“海派徽墨”的文房硕果。
执行媒体: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
浙江·杭州
老杭州里寻“杭画” 杭画扇艺画传承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而杭扇、杭州丝绸和杭州龙井被人称为“杭产三绝”。陈稚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保护王星记扇艺传承人,其从事扇艺工作数年来,笔砚耕耘不辍。杭扇,无论是在扇坏制作造型,还是传统牡丹、梅花构图增色,亦或是在传统工艺原创,还是以结条勾勒为史,都能显现出创新、大气、稳重、灵动之风格。
执行媒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1818黄金眼
江西·景德镇
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在非遗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江西景德镇这样,从古至今依靠一种产业延续千年。如今的景德镇既拥有丰富的陶瓷物质遗存,又拥有大量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遥相呼应,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殊而宝贵的财富。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的是,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不只是生存和传承在书籍记载中,也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遍布整个城市,形成了一种大型生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打卡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带您探寻藏在非遗里的美好!
执行媒体: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
福建·泉州
古韵遗音,两岸传承!一起感受非遗南音的魅力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此次的直播,东南网主持人仇浩走进泉州南音艺苑,与国家一级演员、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一起感受南音、体验南音,并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传统南音的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让古老艺术代代流传。
执行媒体:福建日报社东南网
广西·梧州
指尖上的传承 广西六堡茶助力乡村振兴
六堡茶,因原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嘉庆年间,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是著名的 “侨销茶”,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茶叶行销史上一个瑰丽篇章。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西的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其中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带动和引领下,茶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执行媒体: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日升日落,岁月更迭,
时光悄然而逝,
文化的传承长存不灭,
非遗见证历史,
也见证着文化的传承!
6月10日上午9点锁定直播间
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
展现非遗的时代风采
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寻觅藏在非遗里的美好
就在此刻
正观新闻与您不见不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