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6月11日,深圳文博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中。位于12号馆的郑州展馆互动展演区,“大国工匠”李仁清每天上午都会坐在书案前专心拓片,两位“唐宫夜宴”小姐姐在一旁认真观看,时不时与观众互动,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眼球。
现场拓印,传统技艺吸引年轻观众
高浮雕传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仁清告诉记者,传拓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复杂。每一张拓片,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社会各方面,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各有讲究,连人物服饰的细节装饰都不同。这就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门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深厚丰富的知识储备。
放版、铺纸、上墨、捶打、印刷……一套完整的程序一气呵成,一幅栩栩如生的拓印版画便赫然呈现,围观的人啧啧赞叹。李仁清递出工具,邀请现场观众参与,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互动,在大师指导下亲自体验传拓技艺。
来自深圳的罗先生是资深的文史爱好者,对传拓这门技艺早有了解。在展馆现场,他积极向李仁清请教,从铺纸开始,体验制作一张简单拓片的全过程。“我知道郑州是古都城市,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今天来逛文博会,很高兴在郑州展馆能有机会现场学习、体验拓片,短短十几分钟又学习到一门新技术。有机会我会去郑州,深入了解高浮雕拓片。”罗先生说。
是历史故事,更是中国故事
我国的碑刻传拓技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传拓作品多是围绕平面的碑文和墓志,石窟或造像碑中的高浮雕类,多是空缺留白,或者仅拓出佛像后边的背光图案。
今年60岁的李仁清,已从事拓片工作41年,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他开创了高浮雕传拓技艺,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从立体石雕上拓下来,又拓到二维平面上,整个过程需要精密的测绘,1比1复原不能失真。”李仁清介绍,这是一门严谨的艺术。
李仁清利用独特的高浮雕传拓技艺将不可移动的巩义石窟寺中心柱的高浮雕石窟造像拓印于宣纸之上,使其成为传承、传播、研究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成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档案。
近年来,为更好地让石窟“活”起来,李仁清屡屡创新,探索开发高浮雕传拓文创产品,推出了传拓盲盒、彩拓挂饰、手提袋、口罩等多项产品,颇受观众喜爱。
“我们常说讲好中国故事,那到底什么是中国故事?在我看来,拓片记载了碑刻,记载了时代。通过复原这些拓片图案,我们能从每个时代的绘画、雕刻内容上,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想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把这些历史故事讲好了,就是把中国故事讲好了。”李仁清说。
传拓技艺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受众面较窄。李仁清此次来参加深圳文博会,把传拓艺术带到现场,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了解高浮雕传拓技艺,感受石刻艺术之美,提升了郑州历史文化影响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