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阿曼湾海域发生了一起国际冲突事件。当时,一艘从阿联酋驶出的游轮突然遭到伊朗扣押,前者旋即启动联合海上力量机制CMF,要求美国出面主持公道替他们从伊朗那要回邮轮,但美国碍于在中东尴尬的局面,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起初,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起小小的纠纷,竟然在不久的将来引发了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大规模洗牌。
面对无动于衷的美国,阿联酋在一气之下,宣布退出由美国领导的所谓专门维护中东航运安全的海上联合部队。到此为止,美国觉得事情有点不太对劲了,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毕竟自己没有作为盟友要退群,既合情也合理。
直到伊朗海军司令近期的一番表态,美国这才恍然大悟,打了一辈子的鹰最后却被鹰啄了眼睛,但为时已晚...
近期,伊朗海军司令沙赫拉姆·伊拉尼向媒体透露,伊朗正准备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组建一个新的海军联盟,该联盟包括伊朗、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等印度洋北岸至中东波斯湾地区大部分国家。有媒体指出,该决定是在中国的建议下做出的。
战后美国第四次大陆撤退,要退无可退了。
美国名义上虽然是一个大陆国家,但有鉴于整个美洲大陆其实游离在世界岛即亚欧大陆的边缘,因此实际上顶多是比英国大几十倍的岛国。而岛国想要控制世界,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世界岛的关键节点保持势力存在,这是英国地缘政治学者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来的。
在麦金德陆权论的指导下,彼时的世界霸主英国,除了要在欧洲和列强反复拉锯之外,还要不辞辛劳地前往万里之外的中亚,跟俄罗斯争夺地区的主导权。
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从英吉利海峡到兴都库什山脉这浩瀚的6000多公里间,横亘着无数的国家,再加上近代陆路交通的局限性,使得英国的霸权力量在投送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衰减,甚至还出现了俄罗斯用克里米亚战争阻止英国向东渗透的情况,尽管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但英国对中亚地区的统治权也逐渐式微。
就在此时,一位天才的诞生,为岛国的全球扩张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
他就是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马汉认为,如果谁能将从亚洲到欧洲的港口都连接起来的话,谁就将控制整个海洋!相较于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更符合当代的大国竞争的现状,理由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扩张方式简单粗暴:自英国开启全球化1.0时代以来,国际贸易就与各国尤其是工业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上游,工业国依赖海外的从事生产;在下游,工业产能以几何倍数不断递增,国内无法消耗,需要去海外销售,于是就要考虑交通的问题了。
虽然铁路在十九世纪就出现了,但受制于近代的基建水平,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难以修建,另外各国轨距的差异,也让铁路无法承担大规模国际运输任务。
海运就不同了,载重量大,不受地域限制,凡是吃水深的海域港口,都可以直达,迄今为止都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所以,只要能控制国际运输的关键航道和港口,就能以控制国际贸易命脉的方式,拿捏住大多数深度嵌入全球化的国家,这个是以海权建霸权的核心逻辑。
第二、维持扩张的成本低:陆权扩张是在陆地上进行,这就必不可免地要同沿线国家打交道,且更容易引发周边大国的强烈反弹,详情参考上文提到的俄英中亚冲突。
另一方面,陆权扩张往往伴随着巨额的治理成本,比如要劳师动众地出兵征伐,占领土地后又得建立新的行政体系,驯化居民。而海权扩张只需要派几艘战舰在重要航道上一摆,或者开到主要沿海国外海来几次炮舰外交,就能让他们屈服,然后低成本掠夺资源或倾销,这与前者对比起来,基本没有治理成本。
在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候,美国一直是沿着马汉的海权论走的,但二战后美国就飘起来了,开始登陆亚洲,深度介入亚欧大陆内陆事务,比如中国内战、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但在这三件事情上,美国都遭遇了空前的滑铁卢。
中国内战押宝蒋介石集团,结果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美国以整个中国在远东牵制苏联的构想落空了;朝鲜战争,美国严重低估新中国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决心,差点功亏一篑;越南战争,美国犯了和朝鲜战争同样的错误,其势力直接被赶出中南半岛!
这三场失败的战略决策,让布热津斯基这批冷战后最精锐的美国地缘大师充分意识到,美国作为海权国家,就不应该过多地介入亚欧大陆内陆事务,否则一旦有域内国家强烈反弹,美国将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撑点而面临溃败的结局。中国问题也好,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问题也罢,
美国败就败在这里。
需要强调的是,欧洲不具备参考价值,毕竟冷战后欧洲面临的是非A即B的送命题,要么被苏联吞并,要么被美国控制。相较于意识形态领域完全截然相反的前者,后者至少在文化、血脉、信仰上跟欧洲一脉相承,是他们需要美国的保护,所以在欧洲,美国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但在亚洲这边就不一样了,除了韩国、日本、新加坡这几个游离于大陆边缘的岛国,没有国家想跟美国混。正因如此,美国在越南战争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深度介入大陆内陆事务。
直到苏联解体后,真正意义上攫取世界霸权的美国,又彻底飘起来了。
2001年,美国打响阿富汗战争,以此为标志,白宫大规模介入大陆内陆事务的新时代来临。同年,在美国的牵头下,来自欧洲、中东等38个国家成立联合海上力量CMF,总部设置在美国海军第五舰队驻地巴林。
CMF表面上的目标是维护红海和海湾地区的航运安全,并从事禁毒、反走私和打击海盗等活动,但私底下却是一个囊括印度洋北岸大部分国家或有能力在印度洋北岸部署军事力量的区域海洋性准军事组织:印度洋北岸地区是国际贸易航线密集区,从非洲和中东运往亚洲的能源商船,以及从亚洲运往欧洲、非洲的工业成品商船,都会经过此地。再加上印度洋南部的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群,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就能帮助美国牵制住整个印度洋地区。
另一方面,联合海上力量的势力范围,可以把中东的出海口,如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红海、亚丁湾全部堵死,从而更加有利于美国在中东内陆上的围堵和清剿战略。
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美国对亚洲内陆的干涉政策,从中亚地区扩大到中东地区,当即就有人指出:阿富汗在伊朗的东侧,伊拉克在伊朗的西侧,美国发动这两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要攻打伊朗,然后拿下整个中东地区。届时,美国不仅同时威慑俄罗斯南部、中国和印度的西北部,还能通过控制海湾的石油供应权,遏制住发展中国家的命脉。
果不其然,8年后,叙利亚战争打响,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美国、沙特、以色列这三大混世魔王凑在一块,目标根本不是阿萨德政权,而是他背后以德黑兰为首的什叶派。
但天不遂人愿,美国战后第四次大规模介入大陆内陆事务,深深触碰了中俄乃至法德的利益。2015年,在欧洲罕见的硬气要求下,美国被迫推动伊核协议落地生根,对伊朗的国际孤立宣告失败;同年,普京决定直接出兵叙利亚。越四年,俄叙伊三国联军在代尔祖尔一线大破美以雇佣军,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在事实上陷入泥沼。
此时,美国和沙特也出现了裂痕,什叶派武装在也门开辟战线,沙特不敌节节败退,甚至连国境线都一度被突破了。但美军不愿意出兵,一方面是因为胡赛武装很不简单,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都有的主儿,能是轻易好招惹的主儿吗,逼急了万一人家向美国军事基地射两枚怎么办,要不要再来一波中东反恐?
不来?那美国就是外强中干,谁都能欺负的纸老虎,国际威慑力从此一扫而空;来?东方某大国咧嘴一笑,又迎来国运窗口期,三哥表示,没错,说的正是在下!另一方面,特朗普已经把美国国家战略从反恐回调至大国竞争,而作为服务于政治的暴力机器,美军必须回调至西太平洋一线,不能再开辟新的战场了。至此,美沙分道扬镳的伏笔埋下了。
2019年,美国在深知大中东计划无望的情况下,决定从叙利亚撤兵,这标志着美国军事力量从中东陆地大规模撤出。同年,美国退而求其次,大幅度拔高CMF地位,说白了,美国干涉内陆失败,所以又把重心由陆地回归海洋,试图依托印度洋北岸的海上力量继续维持对中东的封锁,以及对亚欧运输航线的威慑。
美国的计划可谓是相当圆满,虽然他撤离了中东陆地,但论海军实力他仍然是天下第一,即便是中俄联手,都无法在印度洋对其造成挑战。
但没想到的是,海湾国家要自己组群,这是啥意思?
很简单!
中东地区的去美国化不止是在陆地上,还包括海洋!以沙特和伊朗为首的新海军联盟成立后,CMF在事实上被架空,美国海军实力诚然还能力压海湾诸国,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新海军联盟是本土国家的联盟,随时能获得陆地的支持,仅凭这一点,美海军实力的有效作用就要减半。
除此之外,新海军联盟将为整个海湾地区寻求更广泛的本土军事联盟,提供渠道和平台,若能成型,中东有望在未来成为世界的一极。吸纳印度海军不是败笔,而是神来一笔:新海军联盟明显是冲着废掉美军在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影响力去的,印度是沿岸国家,绕不开。
但如果印度愿意加入,那随时都有和美国彻底翻脸的风险;反之,当一个强大的军事组织出现在印度洋地区,印度与新海军联盟之间的关系大概率会陷入到类似于北(约)俄(罗斯)的困境。
所以,这一箭双雕的神来一笔究竟是啥意思,各位懂的吧?
文章不错,只不过是合成音 播报,无法听
来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