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关村论坛,为北京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生态 | 新京报社论

办好中关村论坛,为北京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生态 | 新京报社论

00:00
05:43

5月25日晚,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部分,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不仅是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在全球范围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重要平台。

2022年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每天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目前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80家,全国排名第一;目前的独角兽企业有102家,居全球第三位;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2014年以来,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了2200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过去10年间,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北京的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在北京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也获得了显著增强,科创发展生态正在成型。

北京科技创新成果斐然,首先得益于高站位谋划。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科技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从此拉开了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序幕,此后更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逐步升级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科创平台搭建和产业服务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上实施了高标准的要求。2015年,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公布,有68.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根据既有产业禀赋转向服务创业创新。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布局,进一步拓展了科创产业空间。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制度、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高质量保障。2018年6月24日,北京科创基金正式启动;2019年10月,北京“科创30条”发布,在提升创新活力、破除人才制度壁垒、简化流程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船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对于北京正在加快建设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而言,下一步则是科技创新生态的进一步优化,亦即如何配套打造全局的、系统的科创生态。

这就需要从制度上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为科技创新松绑。今年全国“两会”之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加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就已经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要点,而且要推出更多解渴管用政策,切实为科技创新各要素松绑鼓劲。比如,做好科研经费“包干制”等相关的改革试点工作。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引进上也要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加快人才流动。北京高校众多,本身也是人才后备力量的集中地。在此基础上,北京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放宽高精尖创新人才落户门槛,突出人才政策支持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同时,还要推进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流动配置,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各项科研要素的流动活力,对于科创中心建设也至关重要。北京已拥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这些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也唯有真正转化为促进企业转型,经济发展的落地项目,才能让科技创新成为一潭活水,最终形成生态。

当然,科技创新也离不开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站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北京必将助力我国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中关村论坛等国家级平台,北京就能切实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走出去”。

事实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本质上也是将北京与中国置身于全球科技创新的生态之中。秉持合作共享理念,拓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之路,就能塑造良好的科创生态,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向世界把“中国科技故事”讲得更精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lownCasey

    表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