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粟裕之子粟戎生的回忆中,父亲的书房一直挂着一幅台湾地图,老人家生前常常看着地图出神、长思。
在粟裕心中,解放台湾始终是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也是他和三野乃至解放军全军都未能完成的最后任务。
说起新中国在1950年失去解放台湾的大好机会,其中原因令人倍感遗憾也值得深思,正如主席当年感慨的那样。
“失去了这次机会,下次就难了!”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解放台湾相对于解放大陆而言,尤其在战情局势方面,我军要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这一点绝非单纯依靠将士们的坚强意志就能轻易克服的。
在粟裕眼中,早日解放台湾是他的使命必达,客观面对现实也是他的责任所在,源于此,他才会在当年提出解放台湾存在的“三大困难”。
1949年,粟裕领导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横渡长江,迅速攻破南京及上海,渡江战役结束后不久,5月下旬,中央军委责成三野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粟裕受命具体负责攻台的相关行动。
6月14日,主席在给粟裕等人的电报中首次明确攻台作战问题。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
从那之后,主席将解放台湾问题看作重中之重,毕竟,台湾如若无法及时解放,国民党的海、空军基地无法及时拔除,上海及沿海各地都会受到影响。
按照主席当时的预想,如果可以在1949年夏秋两季完成准备,冬季占领台湾就有希望,如不然,也可以在1950年夏季夺取台湾。
事实上,如此紧张的战略部署,对于粟裕而言都是紧张而苛刻的,而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他也提出了“充分准备,确保有把握之后再行动”的原则。
6月23日,在全面了解战情局势后,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攻打台湾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三大困难”。
其一,登陆时如何破敌。
其二,渡海作战如何解决船只弹药供给。
其三,如何应对敌人反击。
此时正值备战最初期,“三大困难”看似简单,背后却反映出了新中国在解放台湾问题面前必须克服的三方面问题。
首先是破敌问题,这与当年蒋介石不断强化固守台湾的策略有关,要知道,当时台湾军事力量虽不足以反攻大陆,可从防卫能力角度来看却是不容小觑的。
19个机动步兵师、2个坦克师、1个空降师、2个海陆炮兵师、3个火箭师、1300架现代化飞机、180艘现代化军舰,除此之外,台湾总兵力尚有60余万人。
正如粟裕评价的那般,解放台湾堪称中国战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现代化战役,登陆后如何赢得这场战役,难度超乎想象。
其次是如何实现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这对于当时的解放军而言算得上是全新的课题与挑战,毕竟,当时的我军海军与空军全都处于初建阶段,如若无法完成立体式进攻与打击,同样无法对抗台湾军备力量。
第三是如何应对风云诡谲的国际局势,要避免这场只与中国统一有关的战役卷入国际战乱旋涡中,也就是要防止国民党借由这场战役引发国际争端。
当时的美国在表面上并不想阻止我军解放台湾进程,反倒是蒋介石一再指责美国政府的漠视态度。
事实上,美国从未放弃过台湾这一远东战略支撑点,当时摆出的袖手旁观姿态只是想要利用台湾省主席陈诚直接控制台湾、彻底抛弃蒋家王朝。
由此见得,一旦我军发起解放台湾的军事举动,美国大概率是会积极干涉的,这也将成为我军一大掣肘,不可不考虑在内。
就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际,解放台湾计划被迫中止,新中国因此错失统一良机。
文末,笔者想说的是,如今再来回看粟裕提出的“三大困难”,在我军及新中国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下都已迎刃而解。
换言之,就在新中国靠实力重新赢得世界尊重之际,没有任何人能够阻碍我们解放台湾的脚步,只不过,相对于武统,如今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兵不血刃、和平统一。
清朝是统一全国近五十年后才收复台湾的。现在正是第二次收台的时机。
无论怎样,台湾一定要解放的。这是老前辈的期望,也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希望。
难统
向老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