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无解?为何克什米尔会让印度巴基斯坦痛不欲生

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无解?为何克什米尔会让印度巴基斯坦痛不欲生

00:00
13:26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火药桶”,比如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中东的高加索、中亚的费尔纳干盆地以及南亚的克什米尔等。因为地缘位置敏感且重要,古往今来始终吸引着周边乃至大国势力的觊觎,所以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这些地方大概率都会一点就着,成为区域乃至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而在这些极端危险的“火药桶”中,克什米尔尤其特立独行,因为它不仅距离我们最近,让印巴两国痛不欲生,更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看不到任何完美解决的可能。

而风光旖旎的克什米尔,之所以会成为乌烟瘴气的地区,主要还是拜英国所赐。

作为驰名世界的“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英国最擅长的,就是在穷凶极恶地巧取豪夺后,埋下一个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隐患,将矛盾留给被殖民和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比如野蛮切割阿富汗的“杜兰线”,“纸上谈兵”的“印巴分治”以及臭名昭著“麦克马洪线”等,确保了英国殖民者卷铺盖滚蛋后,打得昏天暗地的国家和民族能时刻想起英国,哪怕是恨得咬牙切齿,问候英国的祖宗十八代。

所以克什米尔问题,作为“印巴分治”的后遗症,让印度和巴基斯坦痛不欲生绝非偶然。

话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浴血奋战的英国虽然保住了战胜国的地位,但也正因为浴血奋战,“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反而比光速躺平的法国受伤更重,其仅存的殖民遗产几乎被彻底清零。

而一跃成为并驾齐驱超级大国的美国和苏联,为“帮助”英国彻底卸下历史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二流国家的建设中,不约而同地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于是作为“日不落帝国模范殖民地”的英属印度终于等到了自立门户的历史性时刻。

但问题是,和其它第三世界民族前赴后继地反抗殖民统治不同,从1885年国大党成立以来,以甘地为代表的国大党领袖,因为本身就是英属印度的既得利益者。毕竟当年英国为殖民英属印度,拼命拉拢以国大党为代表的印度土著精英,组成了牢不可破的“统治者联盟”,所以当国大党萌生了抗英欲望并成为印度民众的领导者之后,甘地等人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苦闷。

毕竟,如何在忽悠“不爱武装爱红妆”的印度民众相信国大党在坚持不懈地领导印度民众抗英的同时,又表现出自己和英国殖民者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需要两头忽悠的高超技巧和连自己都骗的精湛演技。

于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后,甘地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打死不敢发动群众的情况下,试图感化英国殖民者并让其主动滚蛋。

而这种过家家式的斗争模式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民众长期懵圈,英国殖民者长期不屑一顾,要不是因为二战的“错误选择”,英国根本就不打算放过英属印度这头奶牛。而即便是元气大伤,英国也依然拥有着无可置疑的决定权,可以说“印巴分治”根本就是英国自导自演,完全没有征求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意见。

所以,在以宗教为分野依据将英属印度粗暴地一分为二后,英属印度瞬间乱作一团。虽然英国殖民者几百年的统治,历史性地结束了南亚次大陆一盘散沙的局面。但鉴于人数太少,为了巩固统治只能拉拢各地土邦为我所用,所以在印巴分治后,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562个大小不等的土邦,占据了英属印度至少2/5的面积。

在这样的情况下,呱呱坠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除第一时间剑拔弩张,更对星罗棋布的土邦进行了疯狂的争夺,土邦数量迅速锐减。

而克什米尔之所以被“剩下”,根本原因在于这个穆斯林人口占80%的土邦,邦主却是个如假包换的印度教徒。所以在高层和底层立场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印度和巴基斯坦迅速进场并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这就是第一次印巴战争。

虽然得益于印度教徒的人多势众,印度体量远大于巴基斯坦,但两国在克什米尔的首次对抗可谓势均力敌。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占据了克什米尔土地的2/5和人口的1/4,其余部分则被印度占领。

对于两国而言,这个基于实力的结果可谓再合适不过,但无论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对这个“划分方案”极其不满。尤其是印度,作为自诩为“英属印度继承者”的国家,印度从立国之初就以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为己任,再加上尼赫鲁作为印度开国总理,在印度立国之初就制定了“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的有声有色“印度梦”,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一改往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畜无害”,表现出了强烈的侵略性。

在印度看来,不仅克什米尔要全部吃下,巴基斯坦乃至尼泊尔等南亚国家都应该成为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从克什米尔的地形和区位来看,如果印度完全占据这里,不仅能对北方邻国形成迂回甚至居高临下的压制,更完全占据印度河上游,在对巴基斯坦泰山压顶的同时扼住了巴基斯坦的喉咙。

更重要的是,从克什米尔一路向北,只需穿越窄窄的瓦罕走廊,就能到达中亚,实现“寻根问祖”并“惊艳世界”的目的。所以克什米尔虽然远不如恒河平原肥沃,却比恒河平原更重要。

而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巴基斯坦则显得相对被动。虽然印度河贯穿全境,且有东巴基斯坦对印度形成了“掐头去尾”的夹击态势,但正因为东西撕裂,巴基斯坦本就弱势的力量更加力不从心。

由于即便没有克什米尔全境,巴控克什米尔也可以防止被印度压制,保留与北方邻国山水相连的态势。所以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巴基斯坦必须寸土必争,1967年更将首都从沿海城市卡拉奇迁至紧靠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堡。

相比于“被动应对”的巴基斯坦,印度因为从立国之初就深受美俄两大超级大国的喜欢,国际环境好得令人垂涎。所以印度只是靠着“天天双十二”地买买买,就买成了南亚第一强国。

有了强大的实力和美苏支持的气氛,印度对改变克什米尔现状充满信心,于是在1965年爆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虽然印军势如破竹,一度让巴基斯坦极其被动,但北方邻国突然发难,令高歌猛进的印军瞬间胆战心惊。毕竟3年前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争,印度亲自体会到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绝望,而那场让印军跑出非洲角马迁移队形,让印度从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让开国总理尼赫鲁差点儿成为亡国之君的战争,也彻底打断了印度的脊梁,让印度上下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综合症”,没事就高喊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极其渴望“爸爸再打我一次”。

所以,当北方邻国突然照会,风卷残云的印军迅速萎靡不振,巴基斯坦得以绝处逢生,克什米尔也得以继续保持对峙。

虽然1971年印度在事实上和苏联结盟后,很快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彻底扭转了被巴基斯坦夹击的态势,但克什米尔依旧在对峙。甚至因为彻底失去了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更加重视。

所以,今天的克什米尔,已经成为印巴双方对抗的主战场,是影响双方国运的战略要地,所以两国围绕克什米尔爆发的冲突也从未消停。

那么,在印巴双方都誓死争夺的情况下,克什米尔未来命运如何?静夜史认为最好的结局就是维持现状。

从印巴双方的情况来看,虽然印度几十年如一日地买买买,实力和巴基斯坦越拉越大。但因为有着问鼎一线强国的勃勃野心,于是印度拼了老命也要研制核武器,并最终在1974年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核试验。

实现技术突破后,印度科研人员再接再厉,仅用短短24年时间就成功跻身为拥核国家。

眼看印度成功拥核,巴基斯坦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巴基斯坦核专家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用了长达15天时间在沙漠中捡到一颗野生原子弹,旁边依稀还有中文说明书的模样。

可以说,在巴基斯坦的“自助”研发下,巴基斯坦用核武器瞬间追平了印巴差距。再加上巴基斯坦不远不近2500公里射程的火箭,印度此后虽然身体不由自主地在克什米尔继续向巴基斯坦挑衅,但内心却只想和巴基斯坦“讲道理”。

而且,因为巴基斯坦的拥核,不仅让巴基斯坦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香饽饽,更让印度彻底失去了夺取克什米尔全境的可能,毕竟新德里等城市已经面临着巴基斯坦的核威胁,而且是说来就来的威胁。

而除了印巴双方因核武器形成的均势,中美俄等大国无不希望这种均势保持下去。对于美俄而言,只有让印度有未解决的麻烦,才能让它“心无旁骛”地巴结大国。

而且因为巴控克什米尔彻底封死了印度通过克什米尔北上中亚的可能,于是印度只能接受龟缩于南亚作为地区强国,进而被北方邻国全面压制的命运。

虽然印度一直在尝试从海上突破,并誓将印度洋作为“印度之洋”,但游弋于四大洋的美国海军一再表示印度是痴心妄想。

所以克什米尔对印度的封印,是印度痛不欲生的根本。

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控制部分克什米尔不仅能联通北方邻国,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等致富工程,更让巴基斯坦全面依靠北方。虽然夺取克什米尔全境也无法让巴基斯坦彻底摆脱北方,但毫无疑问打破了南亚的均势。

因此,大国的意志,注定了克什米尔虽然看着膈应,但最好的结局就是继续膈应。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冯依己

    这不是白说了,毫无价值

  • 敏雍_0a

  • 1389754uo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