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把握不住?这块要地对巴基斯坦意味着什么?

没有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把握不住?这块要地对巴基斯坦意味着什么?

00:00
17:12

作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火药桶,克什米尔是令印巴双方都欲罢不能的存在。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的作用就更是举足轻重了。

而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是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

虽然今天的网络上,为日不落帝国“说句公道话”的论调早已甚嚣尘上,将印巴分治的原因归结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水火不容的先天性矛盾或者尼赫鲁与真纳的尔虞我诈。但英国煽风点火的传统是人所共知,“搅屎棍”的精神更是深入骨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它大公无私、大爱无疆、大雪无痕,英国自己都感觉你是在侮辱它。

事实上,虽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天然地难以调和,但却并不是印巴分治的根本因素。说白了,在英国殖民者漂洋过海地来巧取豪夺之前,南亚次大陆上的征服者换了一茬又一茬,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虽然摩擦和矛盾不断,但终归没有走到各自为政甚至分庭抗礼的地步,怎么到了英国殖民者手里就不得不另起炉灶、分家单过呢?

所以说,以“宗教”为标准拆分英属印度,才是印巴分治的原罪。而这个方案的制定者,就是英国殖民者,充分体现了英国“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挑事精神。

而更令人不齿的是,印巴矛盾的不可调和,也是英国殖民者一手促成的结果。

在英国殖民者打败葡萄牙、尼德兰、法国等一系列同行最终成功霸占南亚次大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猛烈的“开疆拓土”后,英属印度也一步步成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是日不落帝国不可或缺的奶牛。

但英国殖民者在不断从英属印度挤奶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着奶牛逐渐觉醒的尴尬现实。在英国殖民者给英属印度带来了铁路、议会制等近代文明的同时,也让英属印度的精英们逐渐萌生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意识,进而在1885年诞生了国大党,开始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进程。

眼看英属印度有了自己的反抗组织,深感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英国决定顺应历史潮流,接受英属印度不再听话的事实。而为了保证自己能继续奴役英属印度,英国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也开始支持英属印度的穆斯林建立自己的组织,于是1906年有了全印穆斯林联盟。

虽然穆斯林联盟的出现必然也会走到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道路上去,但该联盟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以服从英国政府为宗旨,并在这样的框架下保护和增进全印穆斯林的各种政治权益,也就是自治。

更重要的是,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水火不容的大环境下,全印穆斯林联盟更容易成为掣肘国大党,进而为英国提供居中调停机会的棋子,所以在英国的不懈努力下,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有了自己的组织,印巴分治也终于初见端倪。

而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英国彻底打回原形,再加上美国和苏联对英法两大殖民帝国釜底抽薪的猛烈打击,英国不得不忍痛割爱,允许英属印度独立。

在亲手加剧了英属印度的撕裂后,力不从心的英国竟然又提出了维持印度统一的邦联,只是让自己全身而退的方案。

是个人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如同英国殖民者将3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创造的种姓制度进行了空前的改造,进而让英属印度等级更加森严一样,前期的谋篇布局已经让英属印度不存在合体的可能。再加上国大党一心谋求印度教至上,对穆斯林势力进行全面的打压,自然引发了穆斯林联盟的怒发冲冠。

于是在没有了英国殖民者的“居中调停”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迅速激化,并引发了空前惨烈的种族仇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也彻底反目成仇,随后分别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成为不共戴天的宿敌。

印巴分治作为现代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肇始,除深刻改变了南亚次大陆上的国际格局,更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隐患,尤其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最特殊的地方不在于它介于中印巴之间,而是因为在宗教分野的情况下,克什米尔超过80%的人口是穆斯林,但土邦领主却是名副其实的印度教徒。

这就非常尴尬了,毕竟按照英国殖民者的设想,克什米尔共有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和自立门户三条道路可选。而从土邦统治者的角度,更倾向于加入印度,但广大穆斯林第一个不答应。所以在双方势力互不相让的情况下,等不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治后,就马不停蹄地打了一仗,这就是第一次印巴战争。

虽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一再避免暴力,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但没有了英国的压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展现出了空前的爆发力,双方在打了一年多的战争并分别付出惨重伤亡后,终于在联合国的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

战争的结果是,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尔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其余则为印度控制。印巴战争断绝了克什米尔自立门户的可能性,随后印巴两国虽然又先后进行了两次战争,但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对峙态势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今天的巴控克什米尔,位于克什米尔的西北部,分别为面积为13350平方公里的自由克什米尔和面积为72496平方公里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因为国力远不如印度,所以在印巴对抗尤其是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并未占到更多便宜。

不过,因为印度独立后为提升国际地位,更为了取得对巴基斯坦的绝对优势进而统一南亚次大陆实现其所谓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的梦想,偷偷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并最终在1998年突然宣布为拥核国家。所以为了保持南亚次大陆上的核平衡,各大国开始默许甚至支持巴基斯坦拥核,使核技术突飞猛进的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跻身核俱乐部。

从以色列等小国也拥有核武器的情况来看,拥核并未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其在国际社会还是名副其实的二流角色,但巴基斯坦的拥核却迅速拉平了印巴实力的巨大差距,此后就算印度加班加点地买买买,万国牌武器加起来绕地球三圈也不可能彻底打败甚至消灭巴基斯坦。

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就更加无能为力了。当然,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也是寸土必争。

那么为何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如此的刚?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又意味着什么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可取代的高地

克什米尔虽然只有17.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000多万,但却是悬在印巴两国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今天的印度,最喜欢强调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

之所以有这样的执念,根本原因在于1962年的印度在挑战北方邻国时,被打得几度屁滚尿流。而这场给印度留下无穷阴影的战争,除了将印度踹下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更重新定义了两国的边界,整体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俯瞰态势。

为了应对高山仰止的邻国,印度不得不常年维持着一支超过15万人的山地部队,战略上可谓相当被动。

而让印度痛不欲生的,除了北方邻国,还有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相比于印度尤其是恒河平原而言,是名副其实的高地。

从地形上看,印度呈现出明显的“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如果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则会对印度形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让印度在东线痛不欲生的同时,在西线更是累觉不爱。

同理,如果印度占据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同样也是强烈的压迫姿态。毕竟从地形上看,巴基斯坦呈现出了更强烈的“北高南低”,如果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必将令巴基斯坦彻底陷入被动。

所以,拼命在克什米尔分得一杯羹,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只要将战线摆到克什米尔的高地上就是胜利。而且在实力远不如印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在1967年将首都从沿海城市卡拉奇迁到抵近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堡,通过“天子守国门”的决心,巴基斯坦最终在克什米尔站稳了脚跟,尽管没有完全占据克什米尔,对印度形成强大的压制,但避免了被印度压制的被动局面。

2、不可或缺的桥梁

如果没有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我们将不再是邻国。

所以巴控克什米尔除了是巴基斯坦的帽子,更是连接巴基斯坦和我们的走廊和桥梁。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血火考验后,巴基斯坦最终确定了和我们全面友好的战略方针。

印巴分治后,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下,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陆续走上了不结盟的道路,两国也都是最早承认我们的国家之一。

但同样是不结盟,因为巴基斯坦的体量远小于印度,所以在国际社会始终人微言轻,再加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相拉拢印度,作为印度宿敌的巴基斯坦时常处于被忽略的位置。

为改变这种局面,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汗,在1958年借助美国支持发动政变上台后完全倒向西方,同美国结成同盟。为增加美国支援自己对抗印度的资本,巴基斯坦也将反对我们作为亲美的投名状。

但问题是美国为对抗苏联,始终对印度更为重视,尤其是在赫鲁晓夫与尼赫鲁的关系越来越暧昧的情况下,尽管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利益紧密相关,但美国却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了印度。

因为倒向西方彻底得罪苏联,但却依然得不到美国的青睐,所以巴基斯坦面临的局面比不结盟时代更加被动。尤其是1961年的“果阿事件”,更令孤立无援的巴基斯坦大为惊惧。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知美苏不可倚靠的巴基斯坦终于将目标投向我们,并在1961年3月主动向我们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对于巴基斯坦的转向,新中国态度相对谨慎,毕竟中印剑拔弩张,巴基斯坦的态度除了不重要,更有可能节外生枝。但随着中印战争的爆发,中巴关系开始迅速升温。

我军摧枯拉朽的反击,将不可一世的印度军队打得哭爹喊娘,在震惊了世界的同时,更让巴基斯坦欢欣鼓舞,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中印战争期间,美国要求巴基斯坦保证印巴边境安全,这种命令令巴基斯坦蒙受奇耻大辱。再加上尼赫鲁一败再败后,气急败坏地撕下了不结盟的伪装,要求美国航母开进孟加拉湾,更大规模武装印度军队,更让巴基斯坦下定了远美近华的决心。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处于下风的巴基斯坦阵线崩溃。在印度军队高歌猛进的时刻,我们对印度发出强硬警告,并大力支持巴基斯坦,将濒临亡国的巴基斯坦一把拽回,中巴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代。

此后,巴基斯坦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上,和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1966年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开始动工,并最终在1986年全面通车,这条贯穿巴控克什米尔的天路也成为联结中巴两国的重要命脉。

而今,同样穿越巴控克什米尔的中巴经济走廊也成为我们打破马六甲咽喉,提升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

可以说,在我们离不开巴基斯坦的同时,巴基斯坦也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两国关系也越来越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

3、不可逾越的高墙

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阻断了印度的大国梦,彻底将其封死在南亚次大陆。

在我国西北,自古以来也有一块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即东西延伸长达数千公里的河西走廊。这条走廊不仅是古代中原王朝连接中原与西域广大地区的桥梁,更是横在西北的高墙,有力阻挡着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交流。

巴控克什米尔,无疑也发挥着同样的高墙作用。

印巴分治后,印度自诩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并一反常态地上蹿下跳,对昔日同样被英国殖民者奴役的邻国进行丧心病狂的欺凌,为恢复所谓英属印度的版图而前赴后继。

虽然被英国殖民了200多年,但因为印度的“横空出世”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革命或战争,统治阶级更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印度对殖民史从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英国殖民者从来都是说不完的感恩戴德。

所以,对英国殖民者之外的征服者,印度也一直有重走开伯尔山口,到中亚寻根问祖的殷切愿望。

当然,印度更愿意将这种“反征服”形容为印度在亚欧大陆上的扩张。毕竟,作为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印度和美国一样志在天下,在将印度洋描述为“印度之洋”的 情况下,印度在大陆方向自然没理由固步自封。

而在向东被横断山脉,向北被喜马拉雅山强力阻挡的情况下,通过克什米尔向西扩张也就成为印度打破困局的必由之路。

毕竟中亚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所谓“世界岛”的核心,将影响力投射到中亚,对于提升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而且通过将触角伸向中亚,也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掣肘我们,这和日本在蒙古上蹿下跳试图缓解北方四岛问题劣势的操作如出一辙。

对于这一点,土耳其也深有体会,“泛突厥联盟”时至今日依然是土耳其高潮迭起的精神图腾。

但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葬送了印度的一切希望。虽然巴控克什米尔的纵深不大,但阻挡印度已经绰绰有余,再加上北方邻国的支持,印度注定只能被牢牢压制在南亚次大陆,更重要的是,印度洋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所以印度注定只能是名副其实的二流国家,巴基斯坦也是印度真正的宿敌。

所以,巴控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真正的国之基石,是巴基斯坦绝不能失去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巴控克什米尔决定了巴基斯坦的兴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