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涂子沛的《第二大脑》。
上期节目我们一起认真审视了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面临的真实困境,我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方法脱离困境,就在这个时候,涂子沛站了出来,他告诉我们,我们只要打造一个第二大脑,就可以摆脱困境,那么如何打造第二大脑呢?
我们说第二大脑要有记忆和思考的功能,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聊聊记忆这个功能。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是不断地提醒我们要准备笔记本,听课的时候要做好笔记。后来上了初中,老师又要求我们进行课外阅读,验收我们课外阅读成果的方式就是把读书笔记交上去,那个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做笔记,所谓的课堂笔记,无非就是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抄上去,所谓的读书笔记,无非就是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抄上去,仅此而已,时至今日,当初做的那些笔记早已没有任何印象,那些笔记本也早已不翼而飞,我不禁在想,当初老师让我做笔记,本来的目的其实是想加深我的记忆,可事实上它仅仅只是加重了我的作业负担而已,那么是老师错了吗?还是我记笔记的方法错了?
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我发现我更多的阅读集中在了手机上,我开始在手机上收藏,做笔记,可是效果依然不好,我发现我仍然是看完就忘,甚至连自己曾经收藏过什么,记过什么笔记都忘了,直到我看到了涂子沛的《第二大脑》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错的都是我,我记笔记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摘录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获得“印象”。但是记忆是一回事儿,思考是另外一回事儿,从印象到理解、掌握中间隔着一段很长的距离,不经思考难以抵达。所以,如果我们仅仅停留于摘录,那就是一种糟糕的学习方法。因为我们摘录的是别人思考的成果,用我当年化学老师的话说,这叫“嚼别人嚼过的馍”。换个比方,这就好比搭别人的车,是别人带我们走,我们自己被免除思考的责任,自然很轻松,但要是问一个人从A到B的路怎么走,搭车的人是说不清楚的,开车的人才知道,因为开车的人必须要盯住路,不断地思考判断,否则会错过拐弯,走错路。
所以,我们所谓的摘录、拷贝都是思考的敌人,也是第二大脑的敌人。
那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对准备摘录的信息进行思考和改造。第二大脑的第二个功能——思考出现了。如果我们只是摘录别人思考的结果,那这些信息就只是游离在第二大脑的边缘,无法真正发挥一个脑细胞的作用。我们要想让第二大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脑细胞,就必须对摘录进行思考和改造。改造的方法就是——按照你可能要使用的语境,用你自己的理解和语言重述这段话的意思,把它改造成具有你自己个性的、新的、不会排异的大脑“神经元”。而且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自以为你理解的内容其实你根本没有理解。所以这个过程也许不会那么轻松,甚至比较漫长,但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把所摘录的东西跟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合到一起。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了,作者所说的第二大脑,其实就是我们的笔记。有很多人根本不重视笔记,他们没有记录的习惯,原因无非两条,第一,我记性好,第二,我懂了,不需要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关于第一条,我就不多说了,自己究竟记性好不好自己心里是最有数的,我说说第二条。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所谓的听懂了、看懂了,并不能代表真的懂了,这句话中所谓的“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定义,我们根本不清楚。在涂子沛看来,“懂”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认为“听懂了、看懂了”就满足了,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这个世界有50%以上的人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
第二个层次是不仅听懂、看懂了,还能说出来、复述;只有大约15%的人拥有这个能力,能把自己听懂的东西再次讲出来。
第三个层次是不仅能讲出来,还能准确地写出来,能对自己提出这种要求、做出这种尝试的人,不到5%。
第四个层次是最高的境界,能够把听懂、看懂的内容变成行动,所谓“知行合一”,这不仅要勤于记录,还需要悟性和智慧,在整个人群大约只有0.5%的人才能做到。
听完这四个层次,你还敢轻易地说你懂得什么道理吗?至少我是不敢了。
这几年脱口秀特别火,前阵子我看窦文涛的一个旅行节目,叫《锵锵行天下》,著名的脱口秀演员周奇墨就是其中一个嘉宾,窦文涛当时就好奇地问他:“你平时跟别人一块吃个饭啥的,会不会有人让你当场说几个段子啊?”结果周奇墨就说:“恰恰相反,是很多人要给我说段子,说完之后,还特别大方地说,这个段子给你了。”但实际上,周奇墨表示,他根本不会要那个段子。为什么?可能你会说,那个人又不是脱口秀演员,他的段子能有多好?周奇墨肯定看不上,当然,这肯定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段子,只能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去讲,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换一个人,换一个场合就不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有一次现场听到别人讲了一个笑话,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你觉得你听懂了、也记住了,结果后来你在另外一个场合讲了这个笑话,结果有人笑、也有人不笑,而且你发现笑的人还带着一点勉强和尴尬,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讲好一个笑话,其实不容易。那些连一个笑话都讲不好的人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他以为自己听懂了,以为自己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地复述,可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一个会讲笑话的人,一定是有做记录的习惯的,他不仅要做记录,还要自己私下反复地复述,仔细地梳理,再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才有可能把笑话讲好。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要比一个笑话复杂得多。所以,如果你想检验自己是不是被第一大脑欺骗了,是不是真的懂了某个事实和道理,那么不妨试试将它写下来。在很多时候,记录是困难的,思考才是容易的,当你完成记录,就完成了差不多一大半的思考。我们在建房子的时候,需要搭建一个脚手架来支撑我们的身体,记录其实相当于我们大脑的脚手架。没有记录这个工具,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很难展开真正的、系统化的思考。那些拒绝记录的人,事实上是拒绝了最好的思考工具。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记录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第二大脑》,涂子沛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我做笔记还停留在摘录,还在嚼别人嚼过的馍,总结下来还是太懒,不想用脑子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笔记
小谦_9j 回复 @三青a: 所以需要改变
原来第二大脑竟然是笔记!但是此笔记必须是记录+思考,用自己思考后的理解和语言进行记录,做到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对,关键是思考
你这个观点太棒啦!
小谦_9j 回复 @魅聲: 主要是书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