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融创,如何避免毁灭式投资

闲谈融创,如何避免毁灭式投资

00:00
14:43
恒大、融创,当年港股疯的典型代表,如今都已悄然落幕,市值仅剩巅峰期零头,我在想,如果我过去把所有复利的本金都投入二者,结局可想而知,十几年的投资果实将化为一把灰烬,如果我们最终都会一不小心踏入这种价值毁灭式投资,那前期再多的复利果实又有何用呢?
所以,让我们再次重温塞斯卡拉曼在安全边际中的谆谆教导:投资的首要目标是避免亏损,而不是获取收益,避免亏损是首要目标,获取收益只是避免亏损后的次要结果。
此时最应该反思的,是恒大融创的投资者们,能够在此次教训中,去悟透何为价值毁灭,也算是没有白白亏损。
不知为何,或许是骨子里过于谨慎的性格,一直不敢投资那些高杠杆的企业,至今日记本上依然记录着这样一篇随笔:用高杠杆买企业与买高杠杆的企业有何区别。
之前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价值毁灭式投资,一言概之,企业将赚取的所有财富都投进了日后会变成废铜烂铁的业务、存货或其他资产。就像我那个卖耳机的朋友一样,在需求爆棚期,其大幅扩大了自己的工厂和存货,连续增长五年之后,其所有的利润都变成了耳机存货和生产线,直到技术突然更新换代,他才意识到一切都悔之晚矣,所有的再投资都变成了一堆卖不出去的废铜烂铁,其身价也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
所以我们在投资一家企业时,必须要思考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再投资最终会变成什么,会变成更多的厂房、存货,还是更领先的技术、更美誉的品牌,在何种情况下,他们会变得一文不值,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大,是否可以提前预判把控。
一直不敢碰地产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便是对企业再投资的终极追问,如果说白酒企业所有的再投资,都会变成更美誉的品牌、更多更老的窖池、更多的老酒,那对地产企业来说,最终的再投资将会是一堆土地和房产。
除非业务转型或主动停止拿地,面对地产企业的强劲增速,谁又没心动过呢,但连续的几个自我追问,让自己彻底坦然承认对该行业的无知,因为我真的不确定,在所有开发商都在疯狂拿地的情况下,未来的房子能不能都卖得出去,这真是一道宏观大难题。
我确定即便再过十年,猪肉也可以卖的出去,但房子我却真判断不了,尤其在调研期间,看到那么多的空置房之后,更是不敢做出乐观的预期,我若投资了企业,那么企业的再投资便也是我的再投资,我真的放心把我所有的资金最终都换成房子吗?凭感觉来讲,我没这个底气。
个人七雄圣钻组合的再投资方向,基本都很让我放心,越来越多的茅台、猪肉、机场人流量、酱油醋、历史悠久的绝密药……最终都很难变成卖不出去的废铜烂铁
第二个原因便是地产企业的高杠杆,高杠杆本身就是毁灭式投资的最佳催化剂,如果企业的再投资终究会变成一堆废铁,那企业的无杠杆或低杠杆,至少可以让企业死的慢一些,甚至带给企业中途业务调整的转机也会大大增加,留给投资者认清形势和出逃的期限则大大延长,它是一重非常重要的安全边际,不至于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加速毙命。
高杠杆的天敌是现金流危机,其最好的土壤是行业顺周期,很多没有商业阅历的人,很难深刻领会到高杠杆模式的巨大杀伤力,以为无非就是财务杠杆高一些而已,但事实上,高杠杆对企业经营的容错率极低,它需要企业如履薄冰的经营,企业的一次失利或亏损,就足以吞噬掉过往的所有果实,所以高杠杆一定要配三大保镖:主业变现力强,再投资确定性高、融资渠道顺畅。如此,在业务失利后,可以通过以上三大保镖来护阵。
假设地产企业遭遇资金困境,需要解围,那么就需要可以快速卖掉房子来变现,收回再投资、通过银行等融资渠道快速输血,否则像这种高杠杆,一夜之间倒下也并不稀奇。
但对于地产企业而言,以上三点还是存有疑虑的,若真是因为卖不动而遭遇困境,试问,房子能降价快速变现吗?之前恒大为了快速回收现金而降价出售,但因扰乱市场秩序而被约谈,房产价格是有市场管控的,过度低于备案价格是不可以网签的。
那再投资这头呢,在行业困境之时,是否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存货、物业、商业项目卖出呢,当然可以,但现实是,在行业逆周期下,如此大手笔的项目出售,也只有大型地产商敢去接手,若你本身就是巨头,你都不好过,试问,那其他地产企业又能多好过呢?人家是否愿意去接手你的存货呢?要知道中炬高新旗下那一百多亿的房产如今都没搞利索,这个问题,多跟业内人士聊一聊便知,总之,在行业逆周期下,处理存货和相关地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看一看恒大的存货就知道了。
如果以上两大保镖都靠不住,那只能指望银行等其他外部输血了,此时最怕国家对地产企业的融资收紧,通过银行证券保险等融资渠道,同时对企业三管齐下进行调控,屋漏又遭连夜雨,这是最为绝望的。
客观来说,谁又能预判到政策风向呢?自从2016年禁止理财资金、险资再投资、证券发债资金进入不动产后,对地产企业的融资管控越发严格。试问,我们真的愿意去投资一个依靠外部输血才能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吗?至少我是会捂紧钱包的。
高杠杆坚守聚焦主业,尚不踏实,更何况去多元化四处出击呢,那将是脱离我能力圈更遥远的认知盲区。
只是这类业务模式特别适合某些激进投资者的胃口,高杠杆+高速扩张,真够刺激的,相当于把油门踩到底在山坡上狂飙,但凡有些商业认知,晚上一定睡不着,但就是有无数的投资大众为之疯狂,孙老板这种疯狂进击的性格,主观感觉不适合高杠杆业务,这一点个人之前也谈过。
即便如此,我相信依然会有一些地产企业从中活下来,或许还活的不错,如果非要让我选择一个它们所具有的品质,那一定是它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及谨慎保守的企业文化,我更希望他们把目标制定的低一些,是谋生存而不是求发展,对于把快速发展作为目标的公司,我更是不敢去买的,增长期不敢买,困境期更不敢买,投资毕竟还是要按照自己的眼光来,也不要以为管理层可以左右行业大势,更不要听信管理层的豪言壮语,孙老板信誓旦旦的曾说“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皮老板也曾豪气的要将恒大汽车做成行业前三。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强奸”市场的企业,终究会被市场所“强奸”,相比豪言阔语不会暴雷和买买买的两位老板,我更喜欢喊着“活下去”的万科郁老板,现实是,豪言不会暴雷的却都爆了雷,喊着活不下去的却活的好好的。
所以我个人对于地产行业的整体愿望并不高,只是觉得能活着就已不容易,谈发展我是不敢奢望的,基于此,我排除了这个行业,一言概之,它让我睡不踏实。
除了地产行业,还有银行,尤其是城商行,也是让我睡不着觉的行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少坏账。在个人看来,它们的商业模式存在我们普通投资者永远无法理清的隐患风险。
让企业毁灭的原因有很多,高杠杆+疯狂扩张只是其中一种隐患概率较大的典型模型,我们有时不需要去筛选,只需要整体排除就足以。
以上所谈,只是梳理了个人对地产企业的基本看法,存在极大的主观性,但有些基本逻辑却是可以通过定性来确定的,也是我们避免毁灭式投资非常有效的思考方向。
在投资中,不需要依靠内幕消息,不需要听信管理层豪言,只需要依靠基本的商业认知,就足以能够避免那些毁灭式投资,这是每一个投资者的认知底线,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去谋求更合理的收益,千万不要瞧不起那些常识般的基础认知,那都是可以让我们保本的最佳利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摩尔欧

    从头到尾都听了一遍,干货满满感谢吴老师无私分享

  • 听友66251216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