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领导的秘诀-下”之四
修行最终要“以自为师”
老师说:人生不能永远靠师傅,而要“以自为师”。
来到北大公益讲座,第一次听到梓林学长谈“以自为师”,颠覆了我的认知。因为,从小听到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者,一定是他人,怎么可以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都是本身具有,怎么可以为自己“传道受业解惑”?
经过多年追随北大公益讲座,我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以自为师”,应该这样理解。我们修行的目的应该是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把这个目标放到镜子里,经常用现实的自己与镜子中的“更好的自己”照一下,看看有多少差距。差距是具体的、现实的,差距是需要改进和修正的。镜子可以360度围绕自己,时时处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差距。镜子可以放到地平线上,指引自己去追求,去修行。而地平线可望不可即,修行永远没有尽头。镜子,也可以看作灯塔,指引自己“从生命走向慧命”的旅程。
关于师者,有这样的观点:凡人以贤人为师;贤人以圣人为师;圣人以自己为师。可见,以自己为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自律;二是信仰。
信仰是人思维、精神的最高层面。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信仰“光明圆融善”,以此界定一个“更好的自己”。然后,通过自律的方式修行,向“更好的自己”无限逼近。请注意,自律比他律(制度、法律)要困难的多。
其实,作为凡人,无所谓是否成为圣人(圣人也许根本不存在)。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于己、与人,百利无害。
当然,“更好的自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动态的过程。只要在不断前进、精进的路上,就好了!
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