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2

段落2

00:00
08:51

3.一粒种子,一生追梦。袁隆平的一生可谓充满诗意的一生,“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评价先生: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孙晓廷写诗《痛别袁隆平院士》;垂泪天惊雨泣谁,时端饭碗始生悲。乘凉禾下神农梦,君去何期可展眉。
4.《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抚今追昔,胸怀天下。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这些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着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华美学讲求知、情、意、行相统一。古风习习的诗意舞台,汩汩流淌着光彩夺目的中华审美风范。
5.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6.记得小学一年级,学孟浩然的《春晓》。正是春寒料峭,早上下了小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缩着脖子,犯春困。扭头看向窗外,操场上空荡荡的,只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新开的迎春花被打落一地,嫩黄的花瓣细细密密地铺开,铺在无人的角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一刻,忽然觉得好惆怅。忽然就懂了诗人远隔千年的某一个清晨的心境。这些简单的小诗,多年后我再也不背了。但初见初诵这些小诗时的心情,当时脑海中的画面,以及那种共鸣和理解,竟然一刻也未曾忘记。对美的感知力,是不经意间烙印在灵魂里的。其实你早就知道,不管是“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音韵美,还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语言美,在你还很小的时候,在第一次懵懂记诵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清新明丽、语言明快、能激起每个人的丰富联想的词句,是我们美学教育第一个无言的老师。
7.直到现在,你也说不清它们到底哪里好,到底有什么用,但是每次读来都觉得亲切可爱,像是抓到了什么东西。仿佛透过这些句子,可以看见自己孩提时代——明亮单纯的眼睛,跟着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软软糯糯的声音认真诵读。那是千百年间无数前辈为我们妥善记载、传抄、拓印、整理的诗篇,那是历经千百年打磨的文字。那是我们的来处。你从没忘记过它们。你曾经读过的书,背过的诗词,领会到的美,都会溶进你的气质,你的见解,你的生活中去。最后,它们构成了你。
8.诗词曲赋,它们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在世间行走。若你能感受到“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的意味,就会知晓对事物的热爱都应源于自己的本心,而不是其他外界的称赞或是奖赏;若你能体会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惺惺相惜,就能从白居易身居高位却能对歌女的认同中,学会尊重和平等;若你能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样的道理刻进脑海,就不会轻易被环境影响,沾染上不好的习气。每个人都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的文字,你真的能体会到其中的意思吗?只有从小进行无功利的阅读,才能更早地塑造起对美的感知;只有阅读美的东西,才能在其中汲取养分,从而拥有良好的气质修养。
9.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历沸水淋身的茶叶永远沁不出芳甜的茶香,没有经历磨合的贝永远孕育不出璀璨的珍珠,没有经历风霜的竹笋永远成长不成挺拔的青竹。杜工部颠沛流离,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苏东坡被贬黄州,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林则徐戍守伊犁,口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孟晚舟羁押千日,坚信“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诗意”的人生。
11.不是只有诗人才有诗意的生活,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他犹如一轮喷着烈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猛烈地燃烧,染红了当时青年人冰冷的心,于是猛士学会了“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诗意生活从针砭时弊,呐喊救国开始。
12.有人说:工匠精神只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故步自封,是一种毫无增量的内卷,更是一种思维的惰性,缺少真正的创新。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一切制造业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共时代一色,创新与传承齐飞。
13.《庄子·达生》中有一位做鐻做得鬼斧神工的工匠梓庆,他在谈到自己的做鐻之道时说: “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 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对工匠精神的实质也有这样的表述,“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近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