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树敌?必有一战?德意志帝国是这样灭亡的。
精华笔记
一、大转弯:推行世界政策及后果
1.威廉二世亲政后,德国在外交领域连遭挫折,短短几年就将俾斯麦取得的成果丧失殆尽。这自然会引起反弹,批评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外交政策大转弯,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威廉二世指望用这种方式重新赢得人心、树立威望。
2. 随着世界政策全面铺开,英德之争愈演愈烈,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2.1 英德展开海军竞赛。
2.2 两国民众敌对情绪加剧,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德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反英浪潮,“英德必有一战”的说法甚嚣尘上。在这种心态的推动下,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
2.3 英国与法、俄结盟,携手对付德国。
3. 德国判断一个旨在孤立和瘫痪德国的包围圈正在形成,局势非常严峻,开始采取反制措施。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德国的军事战略出现重大变化。
一、赌国运:孤注一掷的施里芬计划
1. 老毛奇方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果德国同时和法俄开战,仗该怎么打?老毛奇确定了三条原则:
1.1 先俄后法,西守东攻。
1.2 以打促谈,实现停战。
1.3 确保比利时中立,防止战事扩大。
2. 老毛奇方案的精髓在于,预设德国打的是一场有限战争,而不是以彻底征服对手为目的的全面战争。这是与与俾斯麦的务实外交是相匹配的。
3. 英法俄三国协约达成后,德国对局势的判断是:战争一触即发,而一旦打起来就是全面战争。老毛奇方案不够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施里芬计划。
3.1 变“先俄后法,东攻西守”为“先法后俄,西攻东守”。
3.2 将“以打促和,实现停战”调整为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逼敌人无条件投降。这就启动了全面战争的机器。
3.3 破坏比利时中立,完全不考虑英国参战。
4. 表面看施里芬计划视野恢弘、计算精准,但存在致命缺陷:将胜利建立在赌国运的基础之上。而施里芬的继任者对计划的调整和修改,进一步将德国拖入深渊。
二、怪现象:强国被弱国拖入战争
1. 施里芬退休后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担任德军总参谋长,他对施里芬计划进行了调整,重点是补强东线,将东西两线兵力比从1:8提高到1:4。可他还是不放心。他只能指望盟友奥匈帝国,要求一旦开战,奥匈军队全力抵挡俄军,撑到德军主力击败法国,赶来支援为止。
2. 当小毛奇提出希望奥军承担防御俄军的重任时,就意味着德国有求于奥匈,后者自然要索取回报。要求德国必须在巴尔干事务上无条件支持奥匈。这一来德奥关系翻转,德国从主导者变成跟随者,被奥匈耍得团团转。
3. 德国被奥匈帝国一步步拖入深渊:
3.1 波黑危机:奥匈帝国向攫取波黑地区,与塞尔维亚冲突频繁。奥匈背后的德国、塞尔维亚背后的沙俄都不想把事情闹大。在它们的斡旋下,奥匈承诺波黑自治,塞尔维亚也同意。谁知风云突变,奥匈忽然宣布将波黑纳入版图,成为其统治下的行省。沙俄强烈抗议,德国为了保住奥匈这个唯一的盟友,表示支持。结果沙俄退让。
3.2 七月危机: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爆发,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德国对奥匈持鼓励态度,实际上德国既高估了奥匈帝国的能力,又低估了沙皇俄国的决心,结果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 经过4年苦战,德意志帝国轰然倒下。从1871年创立到1918年覆灭,这个曾经傲视欧洲的帝国仅仅存在了48年。
书名:《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下集
作者:徐弃郁
撰稿人:抱老师(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编辑:阿柑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
总编辑:宋晨希
志大才疏 眼高手低 好大喜功
荻野千寻1234 回复 @ZQZG: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被猪队友拖后腿
其石岩复 回复 @握了个锤子: 有没有可能他只能找猪做盟友?
换几个名字简直毫无违和感
民意有多强大,宣传就有多重要
战术家与战略家的区别。
下集来的好慢啊
欧洲不就是一个两千年的战国七雄吗?
大能猫12 回复 @tonysen5777: 谎言说多了自己都信了,难道不是德国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难道德国民族内部的压迫不是来自德国内部的上层阶级。所谓的统一就是怕层层压迫的底层人民跑到邻国,当到处都是这种压迫时,底层人也无路可逃了
只提到了战略战术层面的失误 没说这是德国实力发展后 要求重新分配全球殖民地利益的必然结果 锅可不都是德皇的
听起来好熟悉,我是不是见过类似历史(
现时亦如彼时,现状亦如往事,有啥办法一声长叹
GoodRay 回复 @Robards: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认为他人愚蠢。实际可能连底裤都叫别人看透了还以为别人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