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5

名词解释5

00:00
02:24

21. 产业内贸易理论:

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的一种新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

22. 需求偏好相似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满足外国的需求。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理论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决定该国的需求结构。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因此,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

23.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可以通过各种政策的干预(如税收、补贴、经济合作等),在对木国至关重要的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比较优势,这样的干预虽然破坏了完全竞争,但却可以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该理论在政策实践中,常常与产业政策之冋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干预使得本国的贸易获取利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P95

24. 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

贸易自由是人们对贸易本身不进行税收、补贴、法规等方面的限制,但是允许对非贸易领域如国内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消费进行税收等方面的干预,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自由进行贸易。贸易保护是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行业和市场,运用关税、配额等对贸易进行限制,进而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P103

25. 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有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征收关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收关税的,因此关税被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政府对进出口货物都可以征收关税,但以进口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