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沙患,罪在苏联?面对蒙古沙尘暴的愈演愈烈我们该怎么办?

北方沙患,罪在苏联?面对蒙古沙尘暴的愈演愈烈我们该怎么办?

00:00
11:12

葡萄美酒夜光杯,上班一族很悲催,醉卧“沙场”君莫笑,万里晴空几时回?最近几天,沙尘天气已经越过秦岭淮河,不久就会下江南问候南方朋友。

当“小桥流水人家”遇到“大漠黄石飞沙”,就好比李清照与王昌龄剪烛西窗,多少让人感觉无所适从。这次能够让我们身临其境体验一把数千年前塞外戈壁的“风土”,这份“人情账”我们还要记到敬爱的好邻居蒙古国身上。

在蒙古高原上,2023年的雨比以往要来的更晚一些,加上持续的高温,解冻以后的土壤颗粒就显得尤为放荡不羁,再加上狂猛烈狂风的“会忽悠”和稀疏小草的“不挽留”,昔日卑微的尘土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沙尘暴。

万万没想到,千百年前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血性,没有被他的子孙领悟一二,反而赋予了这阵阵黄沙足够的杀气。在辽阔的华北平原,狂风卷集着沙尘,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热情”的慰问京津冀鲁豫各地人民。

沙尘暴,越过“三北防护林”工程,令我妇女无颜色,吹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使我六畜不蕃息。由于沙尘暴是从高空袭来,我们所种植的胡杨和梭梭树等“地面部队”,毫无招架之力。

中央气象台前两天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包括上海、南京等南方地区在内的18个省市受到影响。蒙古国的黄沙每年都会有5~6次来问候我们,几乎和钱塘江的潮水一样“守信”,这次的黄沙天气是今年以来的第8次。

蒙古国被人亲切的称为军事皮皮虾、政治跛脚鸭、经济绿豆蝇、外交小透明,为何在其境内产生的沙尘暴却横勇无敌势不可挡?要想弄清楚其中原因,还要从蒙古国的历史说起。

在蒙古高原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的确,在明朝时期这里是漠北蒙古的聚集地。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发及腰的女真部在东北地区迎来崛起,并在皇太极时期收复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地区)。

后来在康熙时期,漠北蒙古受到漠西蒙古与沙俄的双重压力之下,最终投入到清朝坚实而又温暖的臂膀之下。再后来,在康熙与乾隆祖孙二人的接力之下,漠西蒙古最终也被划入清朝的版图。

强大的清朝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管理蒙古地区,蒙古人民也得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但是由于各民族生活习性的不同,满清雍正皇帝亲自下地向汉人学习耕种的时候,蒙古人民依然对刀耕火种提不起半点兴趣。

套马杆的汉子们不仅威武雄壮,还有一颗放浪不羁的灵魂,蒙古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是他们将“风一样自由”刻进基因的同时,也注定了不会对任何一方水草负责任。蒙古人的羊群将草原啃成光秃秃的草根,就会没有半点留恋的寻找下一块草原。

事实证明,没有吃饱的牛羊只有啃坏的草皮,过度放牧导致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但是最原始的畜牧行为,对环境的破坏终究是有限的,真正让蒙古荒漠化大步流星赶超中东地区,还是在蒙古脱离清朝独立之后。

步入近代以后,随着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西方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蒙古地区本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原则,在沙俄的干预下,单方面宣布脱离清朝建国。后来随着沙俄的覆灭和民国军阀混战,外蒙古也一直在中西两方左右摇摆。

1945年在苏联的淫威下,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最终无奈承认了外蒙古地区的独立地位。独立以后的蒙古,紧紧的抱住了苏联的大腿,俨然成为苏联“第16个儿子”。

让人没想到的是,亲妈再怎么严厉,对自己的儿子终究是刀子嘴豆腐心,而依附于苏联的蒙古则彻底体验了一把“后娘养”是怎样一种凄惨的境遇,苏联不仅对蒙古进行了敲骨吸髓般的改造,还对它的环境进行了毁灭式的破坏。

由于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期间争的头破血流,作为苏联的卫星国,蒙古理所应当的冲在了苏联伟大建设的第一线,蒙古人民也是急苏联之所急忧苏联之所忧,哪怕是牺牲本国环境也要坚决完成苏联分配下来的任务。

苏联是一个典型的重视发展重工业的国家,为了弥补自身农业产出的不足,他们希望蒙古国能够成为苏联的南方粮仓,不遗余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由于苏联不适当的农业政策,蒙古人民开始过度放牧、大力提倡退林还耕、退草还耕。

当时,苏联支持大规模畜牧业和收割旱草(dzhuss),大量的树木和灌木丛被砍伐用作燃料,土地的过度利用使蒙古的草原年复一年地退化,给蒙古国本就荒漠化严重的国情以致命一击。

蒙古虽然穷得一贫如洗,但却是一个坐在矿藏上的国家,同时为了迎合苏联爸爸的重工业胃口,蒙古国在国内兴起了铜、铝、铁等工业产业,这使得蒙古国本就不多的主要河流都受到了严重污染,再加上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导致植被和动物大量死亡。

苏联解体以后,真正走上独立道路的蒙古,反而显得孤独而又彷徨。因为长期处在苏联的钢铁羽翼的庇护之下,蒙古虽然避免被动荡的国际局势所干扰,但也让他丧失了以自主的姿态处理国际间事务的能力。

为了得到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蒙古走上了一条简单粗暴的道路,即用资源换金钱。由于苏联模式对蒙古入骨三分的影响,苏联解体以后蒙古国内几乎没有工业模式的存在,蒙古人除了会放羊就只剩下会种地了。

所以说蒙古人效仿中东国家走上“矿藏老板”的道路,并不是羡慕他们财大气粗的生活,而是其他产业链缺失或者落后的无奈之举。蒙古但凡有成型的重工业体系或者是在科技上有竞争力,谁愿灰头土脸的去挖煤。

蒙古在贩卖能源的同时,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吃土”的境遇,由于挖矿破坏了国内的生态环境,蒙古国内90%以上的土地都存在土地荒漠化的情况。而且蒙古国就像一个巨大的“沙源地”,蒙古气旋轻轻一吹就形成了荼毒周边国家的沙尘暴。

最近,蒙古的沙尘暴已经漂洋过海吹到了日本境内,巨大的沙尘在狂风的作用下,上升到几千米的高空,连日本海峡都能轻松跨过,所以越过我们几十年构建起来的“绿色长城”根本不在话下。

要知道我国的“三北”防护工程是世界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它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地跨13个省市559个县区,总面积达到406.9万平方公里。

但就是这么一个占我国陆地面积42.4%的浩大工程,依然没有阻止蒙古国的沙尘入境,这归根结底就是沙尘暴本身并无国界,而治理沙尘暴却有国界之分,我国的防护林在与蒙古的国界处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所以说无论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如何卓有成效,只要蒙古国“躺平摆烂”,我们依然会在每年的春夏之际准时收到蒙古送来的“土”特产。我们固然可以将治理风沙的传授给他们,只不过哪怕我们扛着树苗亲自进入蒙古,也会被不友好且戒备心极强的蒙古人拒之门外。

面对吕洞宾的狗和农夫的蛇,我们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还是通过相关的国际组织间接予以蒙古国援助。我国每年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提供志愿性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开展荒漠化防治相关合作。

只不过这样间接性的帮助,对蒙古糟糕的环境现实问题终究是杯水车薪。静夜史认为除了蒙古国本身积重难返的环境问题以外,蒙古国自身的发展就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这样现实的矛盾就注定了蒙古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面前只能选择一个。

而且自苏联解体以后,蒙古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早就失去了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拥有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为今之计,蒙古只有重新回归到我们的怀抱中,才能让蒙古避免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13746ovmh荣华富贵

    静夜史讲的很好,使听者增加好多知识。

  • 吉老王_kf

  • 1383096a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