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实习的时候,每天待在病房帮忙,看着护士老师用酒精给高热患者擦洗。而且嘱咐患者家属要像他一样,擦脖子、腋窝、腹股沟,最好能擦红,还经常数落家人擦的不到位,这边病人瑟瑟发抖,旁边家属忙的热火朝天。
那酒精擦浴到底有用么?
其实,酒精擦浴依然在许多的医院用,的确有用。你可以试着用酒精涂在自己的手背上。是不是感觉凉凉的,这就酒精挥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的作用。
发烧去过医院看病的家长,大多都听过医生和护士这样的说法:
「38.5℃以上可以考虑吃药,38.5℃以下以温水擦浴!」
先不说效果,从患者的主观体验来说,酒精擦浴确实很难受!
发烧的时候,大都瑟瑟发抖,甚至打冷战,这时候,再用温水擦身体,是不是太残忍了!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长会选择用温水擦浴,良药苦口,要孩子咬牙坚持!结果导致了悲剧发生。
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哪里出了问题?
要正确的理解该怎么退烧,首先要先明白发烧的原理。
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调控的,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控制在 37度左右,相对恒定,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体温都是37度。
当细菌或病毒或其它病原体入侵身体时,它们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体温中枢调高体温设定点做出应对,比如把体温升高到40度。
在高温的时候,可以降低病原体的活性,也可以促进人体产生免疫细胞,在和病原体的战斗中取得优势。
那么体温是如何升高的呢?
其实就是加速产热,减少散热。
增加运动来产热,比如肌肉的颤动;而收缩皮肤血管就是散热,比如孩子在发烧之前手脚冰凉。
温水擦浴的原理——加强散热
温水擦浴之后,体表的水分蒸发要带走热量。酒精擦身的,酒精蒸发快,带走热量更迅速。
不夸张的说,房间内加大冷气,甚至把孩子扔到冰箱里,都是一个效果。
用温水擦浴的方式当然散热相对更温和一点,但是本质上并没有不同,孩子只会感到冷上加冷!
问题是体温调定点没变,身体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到这个温度。
退热药的原理——降低体温调定点
退热药物,通常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它们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中断或减弱发热信号的传递。也就是说本来要把体温调高到40度的,药物的使用让身体只调到38度或者37度。
到底要不要退烧呢?为什么要设定38.5度?
刚才说了,身体的发热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高体温可以加速杀灭病原体。所以,如果不让身体发热,就不能动员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如果发烧的时候,把人放到锅里高温杀一下菌,烧到100度,3分钟就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了。
但是人是活的,别说100度,就是39度都可能产生很多问题,比如高热惊厥。
所以,必须权衡利弊,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温度。经过多年的摸索,38.5度,是比较合适的温度。体温一旦超过38.5度,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到底要不要温水擦浴?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应该知道,擦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也删除了温水擦浴的内容,中国最新的发热指南也明确建议不要温水擦浴退热了。但是依然有些教科书没有更新,保持温水擦浴的说法,比如《协和急诊医学》和《实用内科学》。
的确处在争议,不过从指南的更新可以看到,温水或者酒精擦并不推荐,甚至存在争议,不是第一选择。
很多中国人有这样的观点,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能给孩子吃药。只要是不吃药,其他的方式都安全。但其实要知道,只有吃药是做过临床安全性研究的,相反很多老方法或者偏方,没有经过任何的对比研究,安全性问题屡屡被爆出。大家万不可迷信!
孩子发烧,正确该怎么做?
1、吃药不必死守38.5℃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38.5℃只是个参考温度,不是说一到这个温度就必须吃退烧药。
如果宝宝体温达到了38.5℃,但是精神状态还比较好,能吃能玩,可以先不着急吃退烧药,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多喝水,可以到39℃再用药。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持续的烦躁、哭闹,这时候就应该服用退烧药。
2、正确使用退烧药
用单一成分的退烧药是比较安全的退烧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退烧药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并不推荐两种药同时重复使用。
两种安全退烧药物使用比较如下: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之后,出现反复发烧的症状,或者退热效果不是很明显,家长们要注意,退烧药剂量够了吗,喝的水够多吗?
3、烧到惊厥怎么办?
宝宝出现惊厥,是对发烧的强烈反应。惊厥症状包括抽搐、翻白眼,甚至口吐白沫等。这些症状会使父母感到惊恐,处理不当反而伤害宝宝。
掐人中,给孩子强喂退烧药,试图把毛巾、手指等东西放进宝宝嘴里,或者抠喉咙,这些行为都是万万不可取的!
4、这些情况尽快去医院
如果宝宝除了发热,还有以下一些「不正常」的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看起来精神不好、食欲欠佳、昏睡不醒或烦躁不安等;
伴随耳朵疼,腹泻呕吐、喉咙痛等;
曾经有过热性惊厥史;
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超过38℃的。
如果有以上这些情况,希望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