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医学基础》前言

3《中医学基础》前言

00:00
06:36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前两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修订完善了《中医学基础》(第3版)。


中医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丰富,是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既强调知识的系统全面,纲目有序,又突出了“三基”内容,知识点明确,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不仅强化中医特色,强调继承,而且也反映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课程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与整体的协调性,力求知识点、创新点、执业点三点结合,构成立体化结构体系。


本教材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点,以及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正文分为上、中、下3篇,共12章。上篇为基础篇,共分7章,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中篇为诊断篇,共分2章,包括诊法、辨证。下篇为防治篇,共分3章,包括养生与预防、治则、康复与护理。文中适当增加了一些知识链接、思政元素、课堂互动的内容,不仅增强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本学科理论的相关脉络和发展前沿,同时围绕课程所内蕴的价值属性,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每章之首设有学习目标,简要阐述通过章节相关知识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每章末设有学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其中学习小结是对该章内容和重点及学习方法进行的概括,复习思考题则是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的一些学习思考的题目,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与时代融合、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特色和理念。本教材以纸质教材为蓝本,将移动互联、网络增值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学习方式融入教材建设之中,开发了融合教材数字资源,包括 PPT 课件、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模拟试卷、扫一扫测一测、微课、拓展阅读等。这些资源不仅使学习内容衔接有序,纲目有序,易教易学,而且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想象之“翼”得以舒展。


纸质教材的绪论、八纲辨证由何建成编写,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由李翠娟编写,藏象之藏象学说概欢论、五脏由王志红编写,藏象之六腑、奇恒之腑、脏腑之间的关系由张敬文编写,精气血津液由张挺编写,经络由张忠德编写,体质由覃小兰编写,病因由史丽萍编写,病机由张明泉编写,望诊由李琳荣编写,闻诊、外感病辨证由田茸编写,问诊、切诊由陈锐编写,气血津液辨证由梁岩编写,脏腑辨证由徐征编写,养生与预防、治则、康复与护理由艾邸编写。最后,由主编何建成、张忠德,副主编史丽萍、王志红、徐征、陈锐对全书进行审定,完成定稿。融合教材数字资源的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由纸质教材各自编写人员提供,模拟试卷由何建成编写, PPT 课件由王艳、陶兰亭、燕海霞、梁建庆编写,"扫一扫,测一测"由陈慧娟、燕海霞、梁建庆编写,知识拓展由陈慧娟、王艳、燕海霞编写,名词术语英译由丁杰编写,微课由何建成、徐征、陈慧娟、王艳、张挺提供。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任务,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意义重大。本教材的编写,虽经编者多次修改、审定,但限于水平及时间,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望请各位专家及读者不吝指正。


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考试、执业药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编者2021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插个嘴你好,声音这么好听,之前是有学习过做录音吗?简直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