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得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伟思语文奇遇之旅”,我是伟思老师。
今天我们来讲述探月工程重要人物叶培建的故事,并以此为素材完成2022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
-1-
结缘
2002年,蜿蜒的山路上,一辆车忽然加速。
一分钟前,车里响起了手机铃声。大家循声看向57岁的叶培建——“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此时,这颗卫星已经绕地球飞行了两圈。
“不好了!卫星……丢了!”
这是叶培建负责的第一颗卫星,历时6年的研发,顺利升空,可现在竟然丢了?叶培建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我希望车从山上掉下去,把我摔死。摔下去,我是烈士;卫星丢了,我无法交代。”
(叶培建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生,比死难;但是,责任,比命大。叶培建顶住压力,指挥团队紧急排查。所幸,修改了指令后,卫星回到了正轨。而从那以后,叶培建对项目质量有了“捕风捉影式”的要求,避免问题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这个插曲在叶培建的采访中反复被提起,仿佛是一则生命转折点的寓言。而这一年还有富有转折性的大事发生——“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工程可行性”的立项报告提交。一个将在18年后的2020年完美收官的航天项目正在孕育,一个印刻在中华民族记忆里的意象正在苏醒。
没错,是嫦娥,而“嫦娥一号”,将由我们故事的主角担纲;没错,意识到“死是解脱却不能死”的叶老,与月宫中永生的嫦娥,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这一天,叶老已经准备了57年。
-2-
漫漫求学路
叶培建出生于江苏泰兴的农村,他小时候想学外语,做外交官,可是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深知航空技术落后之痛,于是鼓励他:“学工科,学航空!”叶培建深受感染,走上了航空航天这条路,在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卫星制造厂。
1977年,叶培建到常州出差,听说了考研即将恢复的好消息,他立马准备起来,第二年连考三场,目标分别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控制工程研究所和出国留学。三战三捷,他决定选择出国留学。
国内外高校开学时间存在差异,叶培建深知时间宝贵,一边申请法国的学校,一边在国内的研究生院学专业知识,一边学法语。
叶培建迟迟得不到法国的答复,后来得知,法国高校见自己来自北京卫星制造厂,也就是来自中国航天部门,故不愿接收。叶培建当初报法国的航天高校,就是考虑到美国在敏感行业的限制,没想到法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于是改报瑞士法语区的纳沙泰尔大学,终于被接收。
(纳沙泰尔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可抵达瑞士之后,纳沙泰尔大学并不认可叶培建在浙江大学的学历,于是他又花了9个月的时间,通过了瑞士大学资格考试,这才开始了正式的学习。
这已经是1981年的夏天,距离1978年的留学考试,已经过去了三年。我们或许觉得高中三年的学习是漫长而痛苦的,而叶培建从考上研究生到正式开学,就又学了三年。
1985年,叶培建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工作10年后月薪也才仅仅2000元。也许有同学会说,在那个年代,2000元也算很多了。但是,多与少,也要看参照物。众所周知,金融业是高薪行业,鲜为人知的是,1995年,叶培建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终端)卫星通信网的设计,让深圳股市的交易速度与国际接轨,深圳交易所提出以40万的年薪聘请他,但他拒绝了。
这么多年的辛苦求学,不就是为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吗?很多人会说“是”,但叶培建并不这样认为。很多人对毕业后的薪资失望,也是因为默认辛苦求学可以换来大量财富。可是,这个逻辑并不成立,因为我们求学多年,学的并不是致富经。我们可能会辩解说,“我一直听别人这样说”,可是,人云亦云,更做不了高薪的事。高薪往往对应着责任,负有更大的责任,往往意味着要为整个团队指明方向,这样的人,一定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他必须有清醒的判断,甚至还要面对汹汹物议,扭转乾坤。
叶培建就是这样的人,他有着清醒的判断,拒绝了高薪的邀请,并在自己选择的航天之路,走到了责任重大的岗位。就在拒绝跨界金融业的第二年,他成为了开头我们提到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并在此经验之上,成为了“嫦娥一号”的总指挥、总设计师,继续以他的判断和远见,影响着“嫦娥”探月工程的走势。
-3-
力排众议
我们都知道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也就是绕月、着陆、采样返回,但也许不太清楚嫦娥一至五号分别完成了什么任务。实际上,完成三项任务的分别是嫦娥一、三、五号,而嫦娥二号和四号,分别是嫦娥一号和三号的备份星,如果先导星一号和三号工作失效,则需要用备份星来接替先导星的工作。
可是,嫦娥一号和三号都圆满完成了任务,那么,两个备份星要如何处理呢?正是这两个问题,彰显出了叶培建的远见。
(嫦娥一号发射,图片来自网络)
嫦娥一号完成任务后,有人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就不必再花一笔钱发射嫦娥二号了,而叶培建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嫦娥二号去做嫦娥一号没有做的事,因为备份星都已经花钱做好了,再多花一点钱,就能够获得更多科学成果和工程经验,何乐而不为。
叶培建争取到嫦娥二号的发射机会,发射表现也超出众人的期望。嫦娥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探测,并完成了小行星4179国际首次近距离的光学探测,还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试验,为落月任务做了前期的准备。
嫦娥三号完成任务后,争议再次出现,可这回大家已经不再坚持不发射的选项,而是讨论该将备份星嫦娥四号发射到哪里去。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见是让嫦娥四号继续着陆到月球正面,因为这样做有经验、有把握。可叶培建认为,不要做重复的事,要让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因为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举动。
可也正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所以有着新的困难,探测器落到月球背面无法与地球通信,这就需要先发射中继通信卫星。在会议上讨论一番之后,与会人员要在会议纪要上签字,会议纪要上写着: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嫦娥四号落在月球正面。叶培建说:第一,我服从领导的决定,领导定了去哪,我们这支研制团队都会努力完成,并且圆满完成;第二,落在月球正面,我个人不同意此方案,所以,我也不会在纪要上签字。
又经历了一番论证,大家最终决定,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这才有了世界首次着陆月背的壮举。
-4-
野心的实现
2019年,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月背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嫦娥四号团队荣获了国际宇航联合会颁布的2020年“世界航天奖”,还获得了2020年度美国航天基金会金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诸多奖项。
我们从国际上的奖项可以看出世界对嫦娥工程的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航天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名片。国家名片上的介绍如果只能印两个字,那么“我也”就远不如“我先”。
过去,我们的科研思路更倾向于“我也”,比如“美国有,我也要有”,而现在,我们有实力挑战“全世界还没能,而我先”,有实力可以让我们做到,可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和决心,我们就会倾向于求稳,像从前一样,做别人做过的事,从而错失“我先”的机遇。所以,叶培建的力排众议,是为嫦娥注入了敢为人先的基因,也是为科研后辈做出表率、振奋精神。
我们能从叶培建的远见中看到敢为人先的野心。我们往往觉得野心是不安分、是贬义词,可是,安分是农耕文明的优良品质,而探索宇宙深空,更像是海洋文明的举动,在这件事上,“敢”和“先”,格外重要。
叶培建说:“联合国月球公约上说:‘月球是全人类的’,这很好,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叫‘谁开发谁利用’。”他还说:“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若我们现在能去而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这一条理由就够了。”
与此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野心不等于任性,野心的实现,恰恰需要严苛的约束。嫦娥工程团队能让备份星嫦娥二号、嫦娥四号挑战更高的目标,是因为先导星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了任务,而先导星能圆满完成任务,备份星挑战更高目标并且仍然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雄厚的技术实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不是有敢于争先的心气就可以创造奇迹,嫦娥工程每战每捷、圆满收官的背后,是“捕风捉影式”的质量问题追踪。
这些话说起来大气,做起来就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以及积劳成疾的痛苦。叶培建因常年在学习和工作中过度用眼,2008年右眼看东西扭曲,查出了视网膜撕裂,在手术后也才勉强保住微弱的视力。
我们都觉得嫦娥在广寒宫是孤苦的,可任何有远见、有野心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广寒宫。广寒宫里承载着漫长时光中的求索,和漫长求索中的积劳成疾,这是偶尔出现的鲜花和掌声所不曾触达的,鲜为人知的生活本身。我们讲述这些痛苦,再怎么浓墨重彩,也不过是一笔带过,而当事人承受这一切,却是时时刻刻。
值得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78岁的叶培建说,不觉得自己老了,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老了,因为他想多做些事情,他还在惦记着探索火星,惦记着中国从空间技术研究到空间科学研究的转型。他说他最想做的事已经完不成了,那就是回到农村,盖一个二层小楼,养几只鸡。我想,如果有一颗长生不老药,他会吞下去,哪怕将永远远离他最爱的尘世烟火,因为他早已作出了与嫦娥一样的选择——飞向深空。
小结:
1、安分是农耕文明的优良品质,而探索宇宙深空,更像是海洋文明的举动,在这件事上,“敢”和“先”,格外重要。
2、敢为人先的野心不等于任性,野心的实现,恰恰需要严苛的约束。
3、任何有远见、有野心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广寒宫,那是鲜花和掌声的另一面。
今天的留言分享话题是:你觉得今天的素材能否用在2022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中呢?
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可以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再用转发或充值获得的羽毛在右下角解锁我写的作文。我在文章中为你示范了如何围绕题目灵活组织语言,相信能为你带来启发。
我是伟思老师,解锁后的作文里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