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数据当中,藏着哪些风险和机遇?

国民经济数据当中,藏着哪些风险和机遇?

00:00
11:41


01


在放开三个月以来,不管是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数据,还是市场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预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周五单仁行的直播里,我也跟大家谈到了隐藏在国民经济数据当中的机遇和风险。


今天我们额外扩展一下,从消费、外贸、投资三个方面做个总结。



02


首先是着重来讲一讲消费方面。


我们先从企业端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来看,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反映当下全行业的产出情况,50%是荣枯线。


在2月份,制造业PMI达到了52.6%,比上个月提升了2.5%,超过了去年一年。


如果从去年9月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V字型。



过了12月之后,企业的采购、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员工、配送时间全部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明显看好,企业扩张的欲望正在上升。


那么,非制造业领域呢?


在2月份,非制造业PMI是56.3%,比上个月上升1.9%,同样也是划了一个大大V字,达到了过去一年的最高点。



把两个结合起来,在2月份,综合PMI指数达到了56.4%,比上月提高了3.5%。


在经历了12月的低谷和放开之后,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的信心逐渐一点点拾回来了,可以说真正走出了疫情的阴霾。



当然,我们仔细分析还会发现一点,相对于企业端高涨的预期,老百姓在消费端上的热情,并没有想象那么高。


我们可以对比一组摩根大通的数据:


美国家庭平均储蓄率在7%左右,在疫情当中,美国政府大规模发钱,储蓄率一度来到了16%,在宣布放开后,储蓄率不断下行,竟然降到了最近的3%,也就是不存钱,会花钱。


在中国,疫情前的平均储蓄率在30%左右,在疫情三年,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达到了35%。



在今年1月份,住户的总存款足足增加6.2万亿,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


如果按年来算,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整个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比2021年多了7.9万亿,比2020年也多了6.54万亿。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同样是放开,中美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态势,美国人玩命花钱,中国人拼命存钱。


所以,报复性消费很难出现,或者说只会出现在细分市场,特别是针对那些有着高收入,过去没场景没机会花钱的少部分人,绝大多数人的消费复苏没有那么快。



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的经济主基调是把“消费”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未来政策的施力点。


要知道,过去一年,除了网络消费在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0.2%。


我们可以想像,在2023年,消费方面就可能像是泄洪一样,通过各种货币工具的引导,从一个小口子逐渐拉大。


我认为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会出现在下半年,实际消费增速应该能达到5%以上。


对企业来说,这就需要提前布局,把握到视播时代的消费机会。



第一、大众消费复苏可能没那么快,这给企业留下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窗口期。

在时间上,我们还有机会去布局互联网,布局短视频直播;在空间上,要利用今天的短视频直播去扩大销售的区域,放大企业触达用户的边界,抓住疫情三年积攒的线上红利,当然,这部分红利集中在短视频直播平台。



第二、把产品应用做延伸,多找到一些细分市场,特别是针对中高端人群在特定场景下的特定需求,用视频化方式展现公司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样的市场和人群会最先爆发出消费力,再进一步到下沉市场和长尾市场。


第三、要学会发现高成长的市场机会,也就是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利基,就像2022年爆发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今年依然会保持增长,但增速一定会下降。


这方面需要看到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我有没有这个实力去做?也要关注接下来政策偏向于哪个行业,我有没有机会去切进去。


第四、抓住品牌的机会。



品牌是什么?要记住3个条件。


(1)在我们选择的目标市场中有知名度。

(2)顾客在选择的时候,愿意把我放在优先选择的位置。

(3)在同样的条件下,顾客愿意为我付出更多的溢价。


满足这三个条件,不管你的公司在什么样的领域,什么行业,什么样的业态,你的品牌都建立起来了,而且,不管你是消费品牌,还是大宗、定制业务的品牌,包括你是制造业、加工都可以成为一个立得住的品牌,这本身也就意味着“信任”。


在视播时代,对企业来说,其实就是建立品牌的最好机会,因为视频本身就是方便了信息的容量和传播。


03


接下来是外贸。


其实在外贸方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分析,整体的外贸形势增长存在着不小的压力,进出口面临着一个回落。



为什么我们在2021年进出口增速有那么高?


那是因为当时中国在开足马力生产全球的物资。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2023年还在持续。中美关系目前还很难修复;大家又都放开了,生产能力也都恢复了,进出口自然就要面临回落,就像你中午吃得太饱,晚上就吃不了太多。


当然,还有一个小方面,那就是汇率问题了。


搞外贸的都知道,大家很多时候赚不赚钱,得靠汇率吃饭。


现在就是处于一个美元加息阶段,人民币在贬值。



这就涉及到汇率变化的场景,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交易为主,如果手里没有美元,就要先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那刚好就换在了美元强的点位。


如果是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就要考虑美元波动风险。


比如美联储极大可能还会继续加息,那就可以等到美元进一步走强再去兑换。


04


最后是投资。


在疫情里,企业本身不太好做生意,老百姓也不敢消费,储蓄大幅上升,企业投资的意愿自然不高,因为有很强的不确定。


政府的投资集中在抗疫上,又正好在对房地产进行整顿,土地收入也在减少。



所以,我们可以预计的是,2023年政府会加大投资力度,金融机构和国企主动投资,带动私营企业跟进投资,相对应的,房地产和基建仍然是2023年投资中的主要拉动力量。


我们可以小小的做个对比,在疫情三年当中,政策利率累计下降55个基点,


在2015年经济下行期间,政策利率连续下调了10次,185个基点。


当然,这样的隐患就是,在过去,我们只要刺激一下投资与生产端,出口增长,企业的收入就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带动国内需求,实现政策传导的正向循环。



但从数据来看,今年外需大概率会走弱,房地产和基建的效果又越来越差,


可能最适合的解题思路,就是压在消费上,让内需得到充分释放,让企业提高投资与生产的意愿了,这就是2023年,我们会面临的情况。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