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治国之术,还是处世之道,老子都有自己极独特的见解,而且这见解,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界,都确实能找到印证。他一定认为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病根,找到了自然宇宙的奥秘。我们知道,思想独步无人之境的人是寂寞的,而思想为现实拒绝,其寂寞就更无可名状。"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于是,这位看破人生的老者,击釜而歌: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都兴高采烈,像赴宴,如游春。而我不显露自已,淡泊宁静。混沌如婴儿,闲散似无家。众人富足我穷乏。我是愚人吗?人人都精细,唯独我昏茫。人人都明察,唯我笨头笨脑。沉静恬淡如大海,飘逸无系不知止。众人各自有所得,我独顽冥又陋鄙。我与众人本不同,依道而生随道死......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就知道老子为什么要出关了。他已不得不出关,因为他的心灵早已"出关",早已冲破人生的、精神的牢笼,而达于自然大化。他的精神与心灵早已生活在别处,生活在"道"的深处,这是哲学、这是诗;是哲学诗、是诗哲学。长歌当哭,涕泪和流。他为自己感动,为寂寞感动,为无所不在的主宰我们的道而感动。这是独自一人领悟世界真谛,独自一人窥见世界本质之后的激动与感恩,弘一大师圆寂之前说,他的感受是"悲欣交集",老子出关之前也应该是这种感受吧。当他走出守藏室时,满头风霜,一脸慈悲,他的心智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他走进了历史的迷蒙处......
亲听你的作品声音好听极了,可以互粉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