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当中,有这样一支传奇部队,它源远流长,诞生于北伐之前,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人才辈出,先后走出了包括五位元帅、七位大将在内的二百多位开国将帅。它就是原54集团军一二七师。
一二七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孙中山批准成立了一支铁甲车队。需要说明的是,这支部队成立之初,从队长到其他干部骨干全部都由共产党员担任,名义上隶属广东革命政府,但实际上受我党领导,铁甲车队因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铁甲车队成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东征等战役战斗中屡建奇功。北伐前夕,铁甲车队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12师的一个团,不久后改为第四军的一个团,团长由叶挺担任。
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这个团自上而下建立了党组织,团有党支部,营有党小组,仍然在我党的领导之下。北伐开始后,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锋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广东一路打到了武昌城下,最终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1927年,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一时间白色恐怖四处肆虐,无数我党人士和进步群众倒在了血泊中。然而,共产党人并没有畏惧,而是很快发动了反攻,是年八月一日,25师73团在党的领导下,在南昌参加了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等原因,南昌起义最终失败,起义军在转战过程中,不断遭遇敌人截击,损失惨重,加之部队逃亡严重,到最后只剩下了八百余人,需要说明的是,这八百余人当中大部分是73团的官兵。几经周折后,起义军余部在朱德等人的率领下,与毛主席率领的井冈山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四军。
在此后的岁月里,红四军的番号虽几经变更,但一直薪火相传。1930年,红四军被编入红一军团,后改编为红二师,全程参与了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后,红二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一路斩关夺隘,乌江、金沙江、泸定桥、腊子口,一连串地名见证了红二师将士的英勇和无畏。
抗战爆发后,红二师缩编为八路军115师685团,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并首战告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9年,685团随115师挺进山东,开辟了鲁西南根据地,并扩编成为教导一旅。
皖南事变后,教导一旅被编入新四军,番号为新四军三师第七旅,在苏北一带坚持抗战。1943年,日军纠集三千多兵力,企图扫荡我根据地,为掩护群众撤退,七旅十九团四连主动留下阻击敌人,历经十二小时激战后,全连八十二人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凯歌。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三师奉命挺进东北,七旅被先后改编为东北野战军六纵十六师、43军一二七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岛,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为我军响当当的王牌主力。
翻开一二七师厚重的战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支部队不但战功卓著,而且人才济济。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走出了五位共和国元帅,分别是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恒、林彪,此外还走出了七位大将和二十二位上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二七师不仅在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和平年代表现也很突出。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后,一二七师在43军的编成内参战。
越军听闻一二七师参战,十分惊慌,竟然嚣张的宣称要消灭一二七师,活捉师长张万年。然而,一二七师五战五捷,不仅协同兄弟部队攻克了越北重镇谅山,还歼灭了大量的越军,最终凯旋而归。
1985年,我军迎来了一次大裁军,43军被撤编,一二七师则划归五十四集团军,仍然是我军的王牌主力部队。在和平年代,一二七师继承和发扬红军传统,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军事演习中均有不俗的表现,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无愧于铁军传人这一光荣称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