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红军校长,被授予元帅军衔,建国后为何辞去所有重要职务?

他曾是红军校长,被授予元帅军衔,建国后为何辞去所有重要职务?

00:00
05:41

提起刘伯承元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战功赫赫的元帅,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曾为我军的军事教育事业,倾注过无数心血。

然而,建国之初,刘帅却主动辞去了几乎所有的重要职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

刘伯承曾是旧军人出身。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毅然投身军旅,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并先后参加了讨袁、护法等战争。

1916年3月,刘伯承率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护法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眼睛中弹,虽经治疗,但仍留下了残疾。

民国初年,军阀林立,为了利益和底盘争得你死我活,广大百姓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此乱局让胸怀大志的刘伯承忧心不已,苦苦思考着救国救民之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伯承接触到了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刘伯承先后前往上海、北京和广州,此时正是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途中的所见所闻使得刘伯承逐渐坚定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1926年,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革命形势一度变的岌岌可危。1927年8月,刘伯承同朱德、贺龙、周恩来等人一起,在南昌高举义旗。不久后,出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留学于著名的伏龙芝学院。

在苏联留学期间,刘伯承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理论,这使他逐渐意识到了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在此后的岁月里,刘伯承一直相当重视军事教育工作。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刘伯承就曾创建了红军第一所军校,并亲任校长,将他在苏联所学到的军事知识与红军实际相结合,倾心教授给学员,为红军培养出了大批人才,极大的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刘伯承元帅曾有句名言“—治军必先治校”,他也为之奋斗了一生。革命胜利后,为了加快我军建设的步伐,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建立一所军事学院,并最终将创办这所学院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

创办正规化的军事院校,这是刘伯承一生的夙愿。因此,他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同时辞掉了重要任务,一心一意办学兴学。南京军事学院建成后,培养出了各类人才,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军在现代化军事理论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局面,刘伯承决定效仿苏联,通过借鉴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我军的军事教育和理论水平。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五十年代中期,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中苏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党中央下定决心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当时,我军内部照搬了一些苏军的条令和教材,甚至连军装也是仿苏式样的,这些均与我军的实际情况不符,必须要予以改变。很快,一场“反教条主义”的运动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了起来,南京军事学院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被扣上了“教条主义”的帽子。时任院长的刘伯承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被要求当众做检讨。

不久后,由于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反教条主义”的思潮愈演愈烈,刘伯承深陷其中,身心俱疲,而此时的他,由于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伯承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辞职报告,主动辞去了他所担任的所有的重要职务。考虑到刘伯承的身体状况,组织上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辞职后的刘伯承,仍然一直关注着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依然在为党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直到逝世。1986年10月,94岁高龄的刘伯承元帅在北京与世长辞,走完了他波澜壮阔而又坎坷的一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躺着说

    播音水平太差了。听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