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上:学会“赢得”孩子的合作

《正面管教》上:学会“赢得”孩子的合作

00:00
12:10

核心内容

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7万字,我将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赢得孩子合作的角度为你讲解本书:帮助家长找到一条既不骄纵,也不严厉的中间路线,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关于本书

《正面管教》讲述了既不骄纵,也不过分严厉地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尊重、同情、交流与解决问题。孩子们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环境中,才能良好地同大人合作,并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金句


1.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2. 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3.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4. 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所以要剔除家长意识中的错误概念: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要先让他们感觉更糟。
5.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运用惩罚时,并不是在爱孩子。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在运用惩罚。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的了。



音频文稿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来自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7万字,我将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赢得孩子合作的角度为你讲解本书:帮助家长找到一条既不骄纵,也不严厉的中间路线,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我相信每一个当父母的或准备当父母的人,都怀有满腔的爱意,都抱有要成为自己孩子的理想父母的决心,以及一点面对未来未知世界的忐忑和慌张。
那么,我们应当成为怎样的家长呢?
我们要知道,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爱当然很重要,可如何去爱更加重要。
如果一名实习医生告诉他的病人说:“我有一颗非常想要帮助您的心!虽然我没什么医学本领,可还是让我来帮助你吧!”恐怕连听到这个的你都会抖三抖吧。

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家长空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那势必达不到家长的预期。而这本《正面管教》正是讲述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管教孩子的方法。
这本书已畅销全球三十多年,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仅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超过了四百万册!它已经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黄金准则”。

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可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二十个孩子的祖母!想想这伟大而繁重的工作量吧,连她本人也曾对此感到灰心丧气、身心俱疲。直到她接触到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她的境况得到了极大的扭转,她终于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感受到做母亲的快乐,并且将自己的管教经验,写成了切实的心得。

阿德勒和德雷克斯两人都是极富盛名的心理学家,不仅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还被誉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不了解心理学的人可能对这两个人不太熟悉,不过阿德勒的老师你肯定听说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简·尼尔森便是将这两人的思想发展成了“正面教育”这一理论体系,而后风靡全世界的。从得到政府资助在全加州推广,到如今在一百多个国家建立“正面教育”培训班,这一套思想对无数个家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那么,正面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产生如此大的效力呢?

接下来我将通过四个关键节点,从赢得孩子合作的方面来为你讲解,如何既不严厉,又不骄纵,用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来教养孩子。

在具体讲述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我得先强调刚刚提到过的一个词——“赢得”。

要注意,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这一字之差,带来的效果可是大相径庭的。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命令和惩罚强行让孩子听话的方式,用权威甚至武力征服孩子,这也是现如今许多家庭都采用的一种形式。

而“赢得”孩子呢,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平等的地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

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也是迥异的。那些致力于“赢了”孩子的家长,总是试图让孩子屈服于自己的尊严,变成自己的手下败将,最终反倒使孩子变得反叛或盲目顺从。

而“赢得”孩子则不然,它意味着获得孩子的信任,孩子能够与他们一起通力合作,共同设计目标和未来。

明确了这个概念之后,我将会为你详细讲述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01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面管教的第一个步骤:理解。
理解和尊重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基础,只有当孩子们觉得你是理解他们的,他们才会更容易听取你的观点。若是连最基本的理解都没有,其他一切将无从谈起。
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的确,当孩子乖巧懂事的时候要谈“理解”,当然很轻松。可当孩子撒泼耍赖的时候,做家长的还有那么容易保持一颗尊重而平和的心去理解孩子吗?
对于这一场景,作者提出了她的见解:“如果大人能够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不应该先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吗?”
可是,大多数家长,都很难做到。
另外,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去了解,孩子们所有不良行为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也就是说,孩子的每一个不良行为背后,都是一个求救信号:“我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想如果你能够清楚了解这两点,你应当会转变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看法。
不要再把它看作是日常生活里恼人的麻烦,或是对自己家长权威的挑战,而是应该试着去理解孩子,想想他到底是为什么失去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样你们之间的沟通,才算真正站到了起点线上。
你自己学会了理解可没什么用,只是完成了心态上的转变。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要如何向孩子表达你对他的理解,并向他核实你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
比如说当你的孩子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严厉批评之后,你会如何反应?
是意有所指地质问:“你今天做了什么”,还是上来就严厉地批评?
其实无论哪一种方式,无疑都会招来孩子抵触和反叛的情绪。
而正面尊重的方式是,先直接告诉他你已经知道他被老师批评了,孩子们很聪明,他们能够听出你诘问背后意有所指的羞辱,所以拐弯抹角地暗示是没有必要的。
然后向他表达你对他内心的理解:“老师今天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吼了你,我想你一定觉得很丢脸。”
这才是尊重,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处境。若是你不知道怎么做,想想你是如何安慰你的朋友的吧。孩子们也是社会人,他们能够读懂你的宽慰。
这个时候,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获取了孩子的一部分信任,那么接下来你该怎么做呢?
 


02

这便是正面管教的关键第二步:同情。
要注意是同情而不是宽恕。在理解孩子之后,是选择同情还是选择宽恕,决定了你到底是要溺爱孩子还是要正面管教孩子。
选择宽恕的话,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虽然你和孩子促成了和和睦睦的氛围,但是孩子在面对类似事件的时候,会想:“反正爸妈也不会批评我,再犯一次也就无所谓了。”
正面管教的方式,便是先向孩子表达你的同情,并告诉他自己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
这时候,你可以向他回忆起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候的一次经历:“有一次数学考试,我问我的同桌借了支铅笔,也被老师大声吼了,我当时真的觉得超级丢脸。”
类似的经历会迅速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会触发孩子的同理心,向孩子表示你是理解他的。
其实这样的情景,我想做家长的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只是少有人会想到我们也可以向孩子分享我们的窘迫往事。
这是赢得孩子信任,使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关键步骤。
同时也是向他表明,人无完人,无须一昧为自己的过错而羞愧,就算是身为大人的自己,也是会犯错误的。
或者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我们小时候犯了错误,面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责难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是不是觉得此刻的自己十分无能?或者是个坏蛋?
更有甚者,会在面对重重打击之后,由于害怕再次受到羞辱,便选择缩进自己的保护圈里,不再冒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表达你的尊重和你的同情,赢得孩子的信任,试着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没错,我说的确实是“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昧地将过错推给孩子,去责备他,当然更不是放任自流。


03

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话题——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两个步骤的话,这个时候你就能够顺利地进入到第三步:交流。
交流,意味着你要向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包括你的打算、你的担忧,以及你的爱。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本身比他们做的任何事都重要,比任何物质财产都重要。
这话听起来可能会让你有所疑虑:“难道我们所做的不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有多么爱他吗?”
事实上,还真不一定。孩子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有多么重要,不知道父母有多么爱他,因为父母有时候过度关注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以至于让他觉得父母只是喜欢自己的优点,而不是我这个人。
一个妈妈若问自己的三岁儿子:“你觉得妈妈爱你吗?”
孩子的回答是:“是的,只要我乖乖的,你就会爱我。”
假如用这个问题去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回答则是:“只要我好好学习,你就会爱我。”
家长的表达常常会让孩子误解,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他们做了自己认为正确事情的时候,自己才会爱他们。即使父母的本意并非如此。
这就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你要向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不是在他们考砸之后一昧地谴责和惩罚,而是要告诉他们:“我想要你考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这对你的未来有帮助。虽然你现在可能觉得这只不过是分数而已,没什么意义。可是良好的教育能够给你的未来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只有在你充分表达了你的尊重和爱之后,你们才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起发生的冲突。
谈论冲突时,同样也需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因为尊重和交流是相互的。你既然想要告诉孩子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那么你就要学会倾听他的感受。
还是针对成绩这个问题来说吧。你不仅要告诉孩子,他对待学习的懒散态度是错误的。也要倾听他的问题,是考试题目太难,还是老师讲课太快没有跟上,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要记住,要有来有往。将孩子看作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一个只应该乖乖听话的附庸。当你告诉他他应当负担的责任的时候,也应该告诉他你愿意此做些什么改变。


04

到了这里,便能够引出我们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步骤:解决问题。
如果你已经以友善和坚定的态度进行了前面的步骤的话,我相信孩子们已经能充分听进去你对他们说的话了。接下来,就要直面矛盾了。
且慢,不是要你告诉孩子要如何去做,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里需要引出作者的一个重要理论,那就是孩子们其实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亲身参与制定的规则。
比如说你和孩子打算一起制定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和规则。你们先得在“为什么要设定这个限制”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因为盯着屏幕太久了对眼睛不好,是它占据了过多的学习时间,或者是其他原因。对症才能下药,才能相应地制定出办法。接下来你们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讨论设置一个怎样的限制最合理。它可以是“放完学回来后想休息一会,看一个小时电视再写作业。”也可以是“写完作业后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到底哪个方式更合适,需要你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来。
当然,保障这一规则能有条不紊实施的,还是明确的责任制度。履行了责任会有怎样的奖励,打破了限制会有怎样的惩罚。都需要你和孩子能够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的关键就在于,在讨论中,要让孩子切实参与进来,要保证他说得比你多,或者至少跟你一样多。
因为只有孩子理解了为什么要设立限制,自己在其中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限制的制定,他们才会更乐意去遵从它。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就一了百了了。孩子也不是机器人,总会有违反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能惩罚,也不要说教,不要自己一股脑地给孩子灌输“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而应该继续采用尊重的态度,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今天看电视的时间超出了规定?你打算如何来弥补这次的问题?如何避免以后无节制看电视的情况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个惯常实行惩罚和说教的家庭里,此时孩子的回答可能是:“我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应该鼓励他,并恳请他半个小时后再跟自己商量。
以上就是今天为你讲述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方法讲到这里,似乎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就如我们开头所提到的一样,既和善又坚定。

可是回想一下,同孩子之间的矛盾会这么按部就班吗?
事实上,家庭之间的许多矛盾是一触即发的。还不等你表达自己的理解,就愤怒地吵了起来。
面对这种更为普遍的情况,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依旧不要忘记我们的规则,和善与坚定。
若是放任孩子对你的不尊重,那就是过于和善而失之坚定。可若是试图以惩罚来暴力镇压,又过于坚定而失之和善。
很多家长觉得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很难,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和善与坚定”到底是什么样。事实上,大部分家长都容易陷入的一个恶性循环便是——他们在生气的时候容易过于坚定,然后在气消了之后又觉得后悔,转而对孩子过于和善,以作为对自己生气的弥补。
这种错误的观念无论是给大人还是小孩,都带来了无止境的折磨。
 而面对争执时的正确做法,是你离开这个房间,到另一间屋里去。
想必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是满脑子问号:“难道就这样放过他吗?”
且慢,我们先来讨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真的应该在盛怒的时候解决问题吗?
虽然这是传统大部分家长都会采取的方式。事实上,这却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情况。因为在愤怒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怒火冲昏头脑,只剩下原始的本能,无法理性思考。这时候的大脑,只会有两个选择,为了胜利而“战斗”,或是打不过就“逃跑”。而家长的绝对支配力通常会促使我们选择战斗,以宣扬自己作为长辈的权力。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惩罚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吗?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顶嘴之前,我们先得让自己大脑冷静下来,直到我们能够理性思考再采取行动,这才是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接下来,就可以从我们的第一个关键词开始,同孩子一道解决问题了。其实我们只是在它之前,添加了一道冷静的步骤。

05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既不骄纵,也不过分严厉地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尊重、同情、交流与解决问题。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理解和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即使在孩子做了不良行为的时候,也要保持耐心,以尊重的态度与他沟通。要明白,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在孩子犯了错的时候,要学会理解,并向他核实自己的理解。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或是宽恕。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这是向孩子表明,你能够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这能够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以便于你们能够打开心扉地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犯错是难以避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改正。
第三步,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你对他的爱和你的担忧。孩子不是总能够了解家长的苦心的,只有充分的交流,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是坦荡的,是无条件的。
第四步,解决问题。记住要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愤怒的时候都极容易被冲昏头脑,以至做出错误的决定。在冷静之后,要学会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乐于实行,也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知道,没有一个方法是全能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没有一个改变是一蹴而就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为自己每一点改变而努力,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欢喜。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下期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有声经典书

    说的很现实,现在孩子非常管教与沟通,与自己这一代完全不一样,管教时声音不能大。难得听到这么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