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过,挣扎过,寻找过,痛苦过,差一点崩溃过……听课的这两三年,有所得又仿佛无所得。 今天的感受是,承认接纳了,悟到自己的无明,知道求明的本身就是一种无明。依然茫然,但隐约有了一种释然。就是接纳自己,从而接纳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哪里有什么导师?老师是一个陪伴,一个提醒。给我们力量凝视自己的困惑和无助。老师帮我们暂时卸下肩上的负累,放下自己,放过自己。然后走自己的路。
按老师所说,12因缘并非是佛祖的理论,五因缘才是。我想,如果12因缘是佛祖的理论的话,菩提树下悟道,悟的正是最后一环,无明缘行。因为这一环意义重大,这一环有了之后,就形成了闭环,前面的苦思冥想,豁然开朗。正是抛开了前面哲学式的推导,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才有了这一环灵光一闪的顿悟。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以此指导人们去学习,去向善。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1593036czcg 回复 @儒释道善护念: 行缘识,如果这里的识是业力驱使,与我无关
只要没有跳出六道轮回中就是永远在无明中啊,但修行的目标正是由无明到无无明,继而跳出轮回。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老师课程文字版。如果有需要边听边看的同学,可以和我拿 加 zhuninpingan15
无明是宇宙的根本混沌,行是它的运动,识是所有可认识的集合,名色是精神和物质,……
philippis 回复 @philippis: 因缘之中皆不可得成佛。认识宇宙的全部是个悖论,识无边处仍在三界之内。所以,佛教在识处拐弯了,有了涅槃,空性,往生,超度,转识成智等等。两个字“出去”。
“明”者“觉”也,吴先生(现在社会老师太多,请允许尊称一句先生), 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不必“必然无明”,站在辩证法的角度无有“必然”,明者即觉悟者也可以理解为菩萨,已经脱离了轮回,所以他们有“明“的因,那么就掌握了未来的果,是芸芸大众榜样,普通众生在无明中缘行,谁又能说不会出觉者呢?毕竟,佛陀在35岁前也是乔达摩悉达多,做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还是相信会有“明”者而出,就算给晦暗世界增加点光明。感谢先生,虽有对佛教哲学爱好,但总在佛经上打转转,有种和尚找不到山门的感觉,您的佛教哲学让我建立了一个基础框架,韦小宝的“滔滔江水”就不讲了,感谢可以也应该再三的!
想通了就证悟了,想不通只能继续轮回
通过特定的方式人可以证到纯粹空性的意识,达到明。所谓明和无明的说法简单化了,其实从明到无明是一个连续谱,而不是仅仅两个状态。精神分裂之类的状态算比较极端的无明,意识边界都模糊了,分不清谁是谁的,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极端的明应该就是涅槃,完全了知了自己(真我,空性我)和经验内容物的关系。我们常人在这之间,因为意识状态达到了一定程度,通常不疯不傻,但是又像带着有色眼镜,常常看不太清事物的本质。一个人的状态呢也不是恒定不动的,有清爽通透的时候,也有犯浑偏执的时候。所以佛教导我们追求明,朝着明的方向努力。
无明不是无知,您把无明理解得错了,当然前面的一切逻辑就都是没用的,没意义的。不是说人类必须无明,而是人类本来无明,人类越有知就越无明。无明,不是宗教学的定义,而是人类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综合定义,但绝对不是逻辑学定义。
闲者知无涯 回复 @燃点沸点冰点yh: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个无明,各自理解吧
所有的哲学所有的宗教都有漏洞,如果没有漏洞,就像数学的可以证明的定理一样,我信倒是完全相信了,但是一旦会证明会运用就丢开了,不再有吸引力了。 老师说的对,信仰这件事情,是非理性的。先决条件是性,如果你信了,怎么想怎么对。但看自己和哪一个宗教,哪一个哲学投缘。哪一种说法能够安慰到你的心,满足到你的思维。 信佛,无论如何比你信自己可靠很多很多。能够帮你去除掉多少无名和自大的雾霾,在较大程度上的看见远方的光。用陶渊明的话说叫仿佛若有光。 总得有一个地方安放自己的心。怎么能够自己背着自己过日子呢?
闲者知无涯 回复 @看云读书: 嗯,你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