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满足对方需求并非一味讨好

非暴力沟通—满足对方需求并非一味讨好

00:00
03:20

沟通之所以既有原则又有艺术,是因为执行时需要训练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并且通过不断训练找到感觉。比如,虽然你知道沟通双方得有彼此的边界,但如果你大声告诉对方:你越过了我的边界!对方可能会一脸懵。
因此,非暴力沟通这种新的语言是需要沟通双方共同学习的艺术,并非一方一味讨好、只考虑满足对方需求就能掌握。
首先,必须双方都明确,关系需要维持下去,问题需要解决,两人或两个集团可以在协商过程中让渡部分安全感,从而达到好的沟通目标。在夫妻间,前提是不想分手,想更平和地走下去。在企业间,意味着不想完全闹掰,继续在某种程度上合作。在国家间,前提是打仗对谁都不利,成功谈判是双赢的选择。因此,若是一方并不这样想,非暴力沟通就缺乏大前提。比如一个良民与一个流氓,有时你只能用流氓能理解的力量和方式谋求公正,这就是警察干的活儿。
其次,要想满足对方需求,首先要交流并确认需求。由于彼此理解需求是人与人,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难点,因此重复自己听到的,让对方确认是否准确,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如果能有专业人士指导,会容易得多。所以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准备了一对非暴力沟通之耳,当其中一位开始进行习惯的暴力沟通,包括抱怨攻击之时,就给他们戴上。哪怕抱怨,比如,我受够了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可通过新的方式转化为:我希望你一个礼拜能有三个晚上早点回家一起带孩子。
第三,若是需求短期内不能得到满足,彼此说出这个感受、需求,重视了这个议题,也在实际上将问题的解决推进了一步。比如,丈夫无法一周三天晚上早回家带孩子,因为他九点回家孩子已经睡了。那么他可以说明自己最近公司项目时间很紧,临近DEADLINE,但周末他愿意积极做一些补救,而在一个月后,晚上可能早点下班。这样,妻子原本的愤怒和委屈就能得到缓解。
总之,非暴力沟通并非一方的让步和讨好,就像国际关系的和平也需要双方或多方共同谈判一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