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你父母或许不曾传递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你父母或许不曾传递的方式

00:00
03:36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智慧,我在其他音频里有时也会提及,因此我愿意一边整理,一边结合实践,一点一点讲出来。
今天要分享的,首先是用叙述替代评价。比如,家长觉得孩子周末玩游戏太多,作业做得太潦草,家长感到恼火,比较直接的语言就是:你的自控太差了!你怎么玩游戏又超时了!第一句话明显是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不够自律,态度不行,没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负面评价更容易激起反感和自我保护,导致孩子顶嘴或是不理不睬。第二句话“你游戏怎么又超时了!”是一个判断,往往带来更多的辩解:我没超时!你不公平!也许孩子的确没超时,只是妈妈感觉孩子超时了,或是孩子玩的时候插入了其他事情,比如按照家长的要求去运动了半小时,然后才回来玩游戏,所以孩子也感到很委屈。如果能用叙述的语气来表达,或是询问一下,留下开放的空间,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比如:你今晚是七点开始玩游戏的,现在八点半了,你的英语单词是刚刚背过,而忘记告诉妈妈,对吗?如果孩子确实超时了,大多会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现在就背英语。孩子跟父母之间,孩子常处于弱势,不被听到,当权力较大者愿意平和叙述和倾听时,往往沟通效果会更好。
要分享的第二点是,用共情替代平淡的回复。孩子在学校会遇到各种人和事,比如一个同学经常拿他的文具,而且不归还,孩子回家就跟父母吐槽,也许父母觉得没啥:你缺什么文具,妈妈再给你买。或是:同学之间,别太计较了。也有的父母就说:那你就别给他。但其实孩子只是想要倾诉,想要得到情感支持,之后也许还愿意得到一点解决方案。如果父母漫不经心地说了两句,孩子以后就不太喜欢深入地跟父母聊了。甚至有的孩子长大一些,还会记着当初没得到父母的共情和支持,但父母却早就忘了。如果换一种更关注更懂得的方式,也可能会不一样,比如在孩子吐槽同学乱拿文具后,很关切地说:哎呀,就是那个胖胖的同学吗?他拿了你什么文具呢?只要落到细节,孩子就会巴拉巴拉跟你讲许多,讲完他一吐为快,就开心多了,然后你可以问他:那你现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也许他早就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了:你一周最多只能向我借三次文具,而且必须在放学前归还。你可以让你妈妈给你买这种文具,我让我妈妈把淘宝店的链接给你妈妈。你们也可以开放性地聊一聊怎么跟同学讲清楚,这就能教育孩子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小问题。
好的,今天交流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用叙述替代评价,用共情替代平淡,用的是亲子沟通场景,希望引起您的共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可以互粉吗 听了你的声音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