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真不含糖吗?看看41款饮料配料表给出的答案

“无糖饮料”真不含糖吗?看看41款饮料配料表给出的答案

00:00
05:55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年来,随着“无糖”概念的产品兴起,“无糖”食品、饮料以及其宣传的“健康生活”正逐渐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不少食品、饮料也以“0糖0脂0能量”作为卖点。那么,为何要减少糖的摄入?什么样的产品才算真正的无糖食品?当下市售的这些无糖食品,对健康会有怎样的影响?无糖饮料给饮料行业及代糖产业链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市面上的“无糖”概念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到了夏季,“无糖”“0糖”“0蔗糖”“减糖”“低糖”近几年也成为越来越多饮品的宣传点。这些产品,名副其实吗?

41款饮品到底有都有哪些“糖”?

记者通过线下商超和电商平台梳理了41款涉及“无糖”“低糖”概念的饮品,包括市面上常见的碳酸饮料、气泡水、茶饮料及其他饮品。

百事、可口可乐两大巨头几乎占领了“无糖”碳酸饮料市场,大多将“0糖”“0脂肪”“0能量”作为卖点。以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为代表的气泡水饮品,则强调“0卡糖”“0卡路里”。三得利茉莉乌龙茶、东方树叶乌龙茶等茶饮料,几乎都没有添加甜味剂,主打“无糖”概念,而像康师傅无糖冰红茶添加了多种甜味剂。简醇酸奶等其他饮品,则一般标注“无蔗糖”“0乳糖”等。

除了一部分茶饮料,大多数宣称“无糖”的饮料都至少含有2种以上的甜味剂,甜味剂添加最多的是无糖脉动,配料表里13种成分里就用上了5种甜味剂。

市面上的无糖饮料,多用三氯蔗糖等传统合成代糖,或是赤藓糖醇这类糖醇类代糖。消费者常喝的无糖可乐里,主要是三氯蔗糖、安赛蜜和阿斯巴甜在提供甜味。由于三氯蔗糖甜度高、成本低,也常用来和其他甜味剂搭配使用。赤藓糖醇本身甜度比蔗糖低,相对而言成本较高,但胜在口感更好,也是无糖饮料中常见的甜味剂。


制图:张泽红

制图:张泽红

0糖?无蔗糖?套路迷人眼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无糖”主要目的就是健康,“(无糖)至少比有糖的健康。”但也有消费者认为,所谓“无糖食品”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商家)有可能玩了文字游戏,所以我不信任那种‘无糖’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饮料的包装会凸显“0糖”“健康”等概念字眼,如“喜茶巨峰葡萄无糖气泡水”,在包装上用大字号标注“纤”,并宣称“零糖”。

但是,仔细查看喜茶这款饮品的配料表可以发现,这款饮料添加了红葡萄浓缩汁(≥0.1%)、紫胡萝卜浓缩汁(≥0.1%)以及三氯蔗糖。喜茶在线客服宣称,喜茶气泡水“0糖0卡0脂”“控糖人士必备”,没有加任何添加糖,甜味主要来自代糖赤藓糖醇。

喜茶巨峰葡萄无糖气泡水 澎湃新闻记者 齐晓 拍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翟天昶近年来关注糖的消费与营养健康领域,他向记者指出:“浓缩果汁理论上属于添加糖,除非控制里面的果糖等游离糖成分的含量,达到规定的无糖标准,才能称为‘无糖’。”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中建议限制游离糖的摄入。游离糖,指的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喜茶在线客服回应称,因产品中添加少量的果汁,会带入一点点果汁的天然果糖,包括果汁中带入的果糖及代糖在内的总含量低于0.5g/100ml的国家标准,所以按照国家标准标识为“零糖”。

一位有控糖需求的消费者也向记者反映,“乐纯零蔗糖风味发酵乳”的产品包装上,“0”占据近一半瓶身,仅看到包装上的0,以为是无糖,但仔细看,会发现仅仅是无蔗糖,如果再仔细看配料表,尽管没有添加蔗糖,但添加了结晶果糖(>5%)。

乐纯零蔗糖风味发酵乳

上述消费者认为,类似这样的产品包装,很明显是在利用消费者“无糖更健康”的心理,在不仔细看产品包装或配料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误导。

“不少企业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营销策略不断调整。之前的‘无蔗糖’写‘无糖’,现在的假‘减糖’其实道理都一样,是偷换概念。”翟天昶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宣称减糖35%的“每日咖啡师减糖拿铁咖啡饮料”,也玩了一招文字游戏。

尽管相比该品牌同系列产品的糖含量减少了35%,但这款饮料减的是乳糖,而非游离糖。翟天昶解释道,被“减”掉的乳糖,甜度较低,单位质量的热量值相对于蔗糖等添加糖而言并不算高,并且乳糖还具有促进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调节肠道功能等功效。对于当下大部分追求低热量饮料消费的人群而言,真正需要减的,其实应该是乳饮料成分中的添加糖。

每日咖啡师减糖拿铁咖啡饮料 澎湃新闻记者 齐晓 拍摄

“欺骗消费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蹭‘减糖’热度,把产品重新包装,减的不是真正需要减的糖。”翟天昶表示,目前,我国对“无糖”食品的标签没有严格规范,出现了诸如名为“无糖”实际上只是“无蔗糖”、“减糖”饮料实则减的是乳糖而非蔗糖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无糖饮料相对健康,但任何食物都有过量摄入带来的风险隐患,需要科学认识无糖饮料。

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如此常见,相较过去的含糖饮料热量的确更低,但其背后的健康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多个权威医学杂志曾发表论文称,长期喝代糖饮料同样影响血糖,甚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系。

来源 | 澎湃新闻

编审 | 郑宗敏 付馨仪(实习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