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试点观察:筹资、支付两难,需求蓝海正铺开

长护险试点观察:筹资、支付两难,需求蓝海正铺开

00:00
16:29

摘 要

养老问题带来的新需求正在凸显,将达6万亿元的蓝海市场在前,试点六年的长护险成效如何?

文|丁艳 杨芮

编辑|袁满

家住福州的王雪琴,今年91岁,这是她瘫痪失能在家的第二年。

王雪琴的儿媳对《财经》记者表示,原来她独自在家照顾老人很吃力,自从福州有了长护险项目以后,专业护理员每周会来三次,定点给王雪琴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洗澡、剪指甲等护理,每次护理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护理人员在照护上更加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郭强生在《我将前往的远方》中细腻的描绘了如何照顾老年失能的父亲,比如叮嘱新来的印佣,喂餐时“还是要给他一双筷子,即使他不用。不能用汤匙喂,汤匙让他觉得等同失能。我监督着,看着印佣慢慢练习用筷子,一口菜,一口饭,而不是饭和菜都放在汤匙里,一股脑全塞进父亲的嘴巴。”此类细节暗流涌动,关乎如何在逆境中保住其父亲的尊严。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如今小型化家庭背景下,养老压力凸显,失能老人家庭亟需社保“第六险”长护险制度兜底。

2016年6月,中国第一批长护险制度试点正式启动,在两个省和15个城市试点;2020年9月,长护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14个城市。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长护险制度试点6年多以来,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口,累计有172万人能享受到长护险待遇。

2022年年末,银保监会拟启动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试点,旨在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此举将寿险和长护险账户打通,亦被业界认为是长护险发展的新机遇。

两会期间,长护险也成为保险业内外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案、议案提及的的高频词,其中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扩大试点范围、给予合理的待遇支付等是关注焦点。

从目前长护险经营现状来看,仍面临筹资、支付两端难题。但与此同时,以长护险作为切口,其撬动的养老护理等市场需求巨大,正在打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

长护险的创新试点正在铺开。据《财经》记者获悉,目前部分护理机构正在探索老人养老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在长护险服务基础上,不断地观察、研究、挖掘市场客户需求,同时正在不同城市进行小范围内试点尝试。亦有保险公司高层指出,未来老人居家护理等内容,是保险公司重要发力方向,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和完善创新护理保险等。

需求蓝海、创新正铺开

全国老龄委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比例的16.6%。据北京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超过7700万,他们要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失能失智老年人将相应大幅增多,家庭、社会都面临较重的长期照护压力。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长护险制度试点6年多以来,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口,累计有172万人能享受到长护险待遇。

不过,能享受到长护险待遇的老人和目前全国失能老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在基准假设下,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到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

据泰康养老机构长护险经营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长护险现在主要针对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并不一定能满足失能人员的个性化要求,比如服务时长不足、服务项目有限,这就会涉及到服务的外延化需求,如家政服务、家庭医生问诊、装修、护理用具购买或租赁,这些也是配套产业的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正在探路居家养老领域的部分头部险企,似乎嗅到了长护险所带来的商业机遇。一位保险业精算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在长护险照护老人市场下,目前部分保险公司抓住了客户更希望依托居家养老心理,推出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对老年人的居家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检测仪器、提供一系列上门就医问诊,洗菜、做饭、清洁护理服务等。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彭勃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在养老领域,老人的居家护理、看护等内容,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发力方向,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和完善创新护理保险。

据一位护理机构合伙人对《财经》记者坦言,目前正在探索老人养老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同时在长护险服务基础上,不断地观察、研究、挖掘市场客户需求,目前自费养老市场已经开闸。现在“60后”老人与“50后”、“40后”的消费理念迥然不同,这些“60后”老人此前更愿意消费在旅游、保健等方面,但到了65岁以后,若突发某种疾病入院或者生活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会更有意愿自费购买护理等服务。

同时其指出,“60后”这一代老人更愿意为灵活多样的自费养老护理产品买单。“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正在不同城市小范围内进行尝试。”

对于未来长护险所激发的市场空间方面,泰康养老机构长护险经营负责人继续对《财经》记者表示,为了避免老龄化的加速,未来长护险市场其实要面对更广大的轻度和中度失能的群体做好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这也是配套产业的市场空间。

另外他指出,伴随着长护险扩面,照护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员短缺、机构和设施不足,需通过长护险的购买机制和规范管理来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壮大,这又涉及促进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筹资难题、多元机制待建

虽然需求存在广阔空间,但长护险的可持续发展面前仍存两大阻碍,一是筹资端,尽管多数城市长护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但因筹资渠道较为依赖医保基金,目前长护险仍未形成独立的筹资体系;二是支付端,基金支付主要以购买服务为主,目前诸多长护险护理服务机构面临运营压力较大、护理人才匮乏等多重挑战。

筹资是第一大难题。首先,筹资渠道较为单一,目前大部分地区按定额或按比例从医保中切出一块作为长护险资金,少数地区是通过个人、单位、政府和医保等多方进行筹资。其次,长护险下一步发展目标是将目标群体扩大到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支出。

据《财经》记者走访福州医保局了解到,福州长护险试点以“医保基金加个人账户划拨”的形式来进行筹资,在职职工基金缴费比例为0.25%,单位和个人按照1:1同比例分担;退休人员个人按基本医疗保险划入个人账户基数的0.125%缴费。

福州市医保局副局长陈政爱介绍道,对比全国各大长护险试点城市,截至目前福州征缴比例位于中等偏下水平。长护险单位缴纳部分,从其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不增加企业负担。在职职工缴纳部分,从其基本医疗保险费中直接划分;退休人员按照基本医保划入个账基数为长护险缴费基数。

陈政爱表示,目前福州仍处于试点时期,后续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长护险基金收支、长护险待遇人群扩面及待遇支付标准适时研判是否调整,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2016年6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资金筹集这块指出,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表示,尽管《试点意见》规定资金筹集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原则上按同比例分担,但是实践中长护险基金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依赖程度很大。在各试点地区,医疗保险基金出资占比均在3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00%。这些客观上加剧了医保基金保值增值压力,阻碍了长护险的有效推进。

“目前筹资确实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尤其是长护险下一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居民,这对于财政补贴方面,确实存在较大困难。”一位长护险试点城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财经》记者阐述道,目前长护险筹资途径主要有两个,财政投入和增加征缴,目前这两个方向压力都很大。长护险相当于在社保五险的基础之上增加第六险,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只能从医保基金中先划拨一些做起来。但这不是一个可持续模式,可持续模式一定是要单独征缴、单独核算,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同时,目前长护险试点地区多针对城镇职工医保人群,仅部分城市实现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覆盖,长护险的覆盖面仍然比较窄。对此,朱铭来表示,长护险如果要单独征缴,实际上就是增加企业负担。如果居民部分长护险扩容,其也将从医保基金中划转,那就意味着居民医保三分之二的筹资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相当于增加财政负担。现在经济下行,各级财政都在收紧。

对此,鲁晓明认为,目前长护险高度依赖医保基金,筹资渠道单一等原因制约了其发展,应建立个人、企业缴费为主,国家补充的多元筹资机制。同时,多位两会代表、委员亦明确提出,要规范长护险筹资模式,必须明确长护险缴费性质,建立独立的“长护险”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体系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芳认为,长护险资金究竟该如何筹集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因为其资金的筹资标准、待遇标准以及护理清单等,各地区也有所不同,均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支付承压、服务资源待优化

支付端是长护险面临的第二重挑战,支付端长护险面临养老、护理机构运营压力大,护理人才匮乏等多重挑战。

长护险基金支付主要以购买服务为主,解决的是基本生活护理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原则上不对受益人直接补贴或发放现金。

据了解,在目前长护险试点城市中,支付形式总体以提供服务为主、现金补贴为辅。在经济较为发达、服务资源较为充足的城市,诸如上海长三角、苏州和部分省会试点城市仅提供服务支付;而在一些服务资源较弱地区,则以发放现金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主;不过仍有少部分地区在提供正式上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小额度的居家照护补贴。

“目前我们地区较多私立长护险护理机构,几乎都在亏损经营。”据一位地级市长护险护理机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坦言,租金高、人工成本高是亏损核心原因。

据上述长护险护理机构负责人阐述道,按照政策,目前我们地区1个长护险护理人员1天仅能搭配服务3位失能老人,每位每天护理2.5小时,其实护理人员工作并未饱和,其收入亦不多,工作积极性不高。未来可逐步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老人配比,这是目前限制护理机构盈利的难题之一。

其次,护理员很难招聘,这是目前护理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护险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其并非纯粹的养老机构护工,还需要懂医。虽国家近年已经出台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等相关政策,但细分职业的长护险护理服务人员目前仍有缺乏。

《财经》记者在失能患者家中调研采访发现,一位照顾失能患者的护理人员洪婷,其出生于1964年,现年已59岁。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她,每天照护多位失能老人,每位2.5小时,共计一天工作10小时。

基于为何高龄老人仍在从事长护险护理工作的原因,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甘蔚铭对《财经》记者解释道,长护险护理员非常难招。目前我们招的护理员年龄都偏大,平均年龄在40多岁,目前甚至部分护理员已超过退休年龄,但我们也不得不用。

据甘蔚铭坦言,“照护失能老人工作,护理员干得活儿不仅累,还要承担给老人抠痰、掏便等工作,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愿意做这类工作。”

据易得康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莹对《财经》记者坦言,人才的缺乏确实是护理行业痛点,目前居家护理行业优秀的人才太少。虽然我们目前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在不断地培养护理人才,但是随着养老行业的繁荣,我们发现即使自己培养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培养一个行业人才不是三个月就可以速成,起码需要1年-2年时间才可以用。

即使招聘到合适护理人员,其留存亦存在挑战。“目前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挖角成熟护理员等畸形情况,造成长护险护理员队伍不稳定情况。”据一位养老院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想尽了各种办法、采取各种奖励机制来留住护理人员,希冀政府部门在考虑给重症护理长护险老人提供补贴同时,也能够给予经过医保局培训认可的护理员相应鼓励。“哪怕一个月100元,都是对他们的承认。”

同样面对护理人员留存难问题,另一位护理机构负责人亦表示,建议国家出台更大的鼓励政策,提升护理人员待遇、社会地位、退休后的保障等,促进更多人参与到养老行业。

《财经》记者在走访上海长护险护理站时,一位护理站站长对《财经》记者表示,护理员照护的大部分老人年纪都很大,会产生脑萎缩等疾病,其心情可能也不好,同时子女可能也繁忙无暇顾及,再加上目前护理员这个职业也受不到尊重,护理员受委屈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同时,在黄浦区的护理员,又面临租房问题,总部虽提供宿舍,但距离黄浦区较远,目前黄浦区护理站两百多名护理员,仅不足20人入住。且黄浦区经常拆迁,护理员会面临频繁搬家,对城市归属感不足。”上述护理站站长坦言,“目前黄浦区租房的护理员每个月房租大概800元左右,4个-6个人合租老公房,卫生间等都为公用区域。”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中国现有的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2.54亿老年人和超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2019年9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及2022年底前要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版面编辑 | 李郝钰

财经五月花开通读者群啦!想Mark 最新一手金融热点?想Get有价值的金融行业报道?想与行业大咖共话金融?想参与五月花编辑部茶话会?那就赶紧加入我们吧!

【入群方式】添加群主微信Caijing_MayFlower,邀您入群。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